越风秦韵生态文学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

姑蔑抒怀,汤溪流韵

2023-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姑蔑抒怀,汤溪流韵 ——品读胡图散文集

一、引言

——一片片的土地被翻起,带着浓郁的泥土的气息,明亮闪耀在醉人的光里。(《父亲的那张犁》)

——如果荡起一叶小舟,轻摇双桨随着波纹的起浮,或撑起竹筏,点篙泛溪,片片水草撩起点点玉珠,在阳光下放射出迷人的色彩。(《话说姑蔑溪》)

——我就在这弄堂长大,也是从这弄堂走出,再一次踏进这幽深逼仄的弄堂里,似乎重现了曾经发生的一切,让记忆抚摸时光深处的沉寂,弄堂口远处探出一些细致的动静,都觉得如此亲切。(《古村寻梦》)

初看胡图老师的散文集,泛着似曾相识、甜柔新鲜的气息,再读就会顿生“历久弥新”、“自然和谐”、“清晰迷人”的新气象。

胡阿荣先生散文集

二、胡图老师他

胡图,姓胡名阿荣,退休前,是婺城区一名人民教师。中国古村落、传统文化村落申报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八婺大地”留下他作为探求者的足迹。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乡土散文独树一帜。

他是一片黑土地。

假若把汤邑之地比作一轴古意悠长的画卷,那么点缀在柳枝飘之中的古村落(寺平村)则是这幅画轴中最古趣盎然的精彩部分,笔墨淋漓之间,跌宕出悠悠的古韵(《石榴花开五月风吟》。下伊村是一个有溪有水有野趣的静美之地,小桥,流水,院落,缓坡丘陵、原野与宽广的金衢盆地,构成一幅三维而多彩的田园风景画,是人们安享心灵的恬静和超脱的梦幻之地(《汤溪镇下伊村游记》)。走在清一色的石板和卵石铺就的狭窄而曲折的巷陌里,可领略到古村(上堰头村)亦儒亦商亦农人家的文化底蕴,透出的是满满的历史厚重感和朴素的含蓄和内敛(《绿荫掩映,藏风得水》)。畲乡鸽坞塔村三面环山,沧海桑田,如今依然能看到昔日的建筑特色。村里家家户户都房子相通相连,雨天在村里行走绝不会淋到雨,而全村就是一个大院,三座大门一关,就自成一个天地(《山哈流韵共霞飞》)。走进(下新宅村)阡陌纵横的小巷弄堂,透出的是满满的历史厚重感和朴素的农耕印记。村庄与田园交融,乡土建设与现代楼房共处(《下新宅村游记》)。

胡图这本散文集落墨最多的是老家寺平村。他说:“远远望去,古村如同一位沉睡已久的老人,横亘于天地间。

老家石磨坊。磨房的主人是一位瘦瘦的老农,绰号叫“哄鼻升”,我们都叫他“小皮爸”,说话瓮声瓮气的。常见他用石磨木架上的牛鞍,套着牛在磨麦子(《老家的石磨房》)。

老家红仓门。寺平古村是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砖雕缩影”,素有“娘娘故里人家”的美誉。红仓门古建筑群面积约5100平方米,古天井18个,古厅堂、古民居23座,古房屋132间。一路走来,除西北角“下京堂”古井,又叫“娘娘井”之外,比较典型的还有崇德堂、三吾轩、五间花轩(大屋)、楼下厅等(《最忆寺平“红仓门”》)。

老家腊味。《汤溪老家的腊味》

他是一叶小舟。

汤溪多山溪多池塘。有溪必有山,有塘必有荷《朋友,为“荷”而来》。

越溪。

姑蔑溪。又称兰源天溪,撑排溪,《石榴花开五月风吟》

白沙溪。《白沙溪,一溪流韵一溪诗》《走读白沙溪》

峙垅湖。 (《遗梦古镇峙垅湖》)。

汤邑之地以外,他也经常涉足其它溪流之其间,且喜不自胜。

寿溪。古称“售溪”,位于雅畈镇寿溪村。

榉溪。位于磐安县榉溪村。

他是一名时光的追赶者。

元旦。

春节。

元宵。

汤溪的正月风俗,民国版《汤溪县志》记载:“是月赛会最盛,其尤著者为下伊之十五、黄堂之廿六。凡会场陈设赛品,各极富丽。有装高跷台阁,扮演故事以助摆胜者,而架列巨猪十百,谓之胜猪,或重至四五百斤尤为特色。”这是乡民心灵最自然的一种升腾,祭祀过后,一年奔忙的脚步会变得更加从容。

清明。《清明馃,来自老家的味道》

母亲节。《母亲节的怀念》《母亲节思母亲》

重阳。《年年岁岁,今有重阳》《九月九,重阳节》

中秋。《中秋月》。

腊月。《弥漫于古村的年味》

三、结语

“他会觉得,他就是一张犁,是一张在一生里永不停息地耕作的犁,他弯腰弓背的影像,早已经和一张犁重叠在一起。”(父亲的那张犁)这既是胡图父亲一生的写照,来形容今日的胡图先生也行啊,只不过他父亲抽的是旱烟,而他抽的是烟卷。如果有幸与他一起促膝座谈,你也会觉得自己在烟雾中成仙了,好在有一只脚还踏在“八婺大地”,有一只手还擎牢尖峰山。不然呢?不然,有可能成为金华北山上的黄初平、金华南山里的白沙老爷,也有可能成为婺江里的黄蜡石。如果可以选择,我就选当黄蜡石吧,与泥沙在一起,与古子城在一起,与婺州大地上的百姓在一起。

陈水河初步整理于2023年3月30日下午、31日早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