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喊我去吃饭,我却失控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d206f5b55b1c3ac8.png)
我妈隔三岔五就会喊我去她家吃饭。每每那天,她就会一大早去菜场买好多菜,用小拖车拖回来,再费力拎到四楼,也顾不上休息,就忙着洗啊切啊烧啊的,等我到来时,差不多五六个菜就成功了。
爸爸的任务就是将菜端上桌子,将碗筷拿好,然后就叫我坐下吃饭。我呢,常常心里就有点过意不去,有时甚至有点自责。为什么呢?
一来因为我妈快八十岁了,一生辛苦做饭,但从不让我们帮忙,说我们洗不干净,不如她自己来做,我们的自信心就这样被她打击了。
二来每次她做饭后,都要将厨房里的事情全部忙完,她才肯坐下来歇息再吃饭。如果别人要帮她洗碗,她还会焦虑。每次,看着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和爸都很心疼。
我心疼之余就会想,下回还是少答应她来她家吃饭,这样她就不用忙碌了。可是,事与愿违,我想错了。
她的完美主义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她依旧我行我素,如果不答应她去吃饭,她就不高兴。其实她是以吃饭的名义,让我陪她去聊天。
为了让她开心,我每每都是抱着感恩的心态去思考问题,那就趁吃饭的机会多聊聊,让好让两老不感到孤单寂寞。
我这样想,也一直这样做,但这两次当我妈喊我去吃饭时,我听到她那命令式的口吻,我的逆反心理就来了,但又怕她不开心,就只好又答应去了。
结果,一进她家的门,我就失控了。一股无名的火,冲撞着我的心房,让我不加思考地发了出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也焦虑了,能量极其不足。
你是否也很容易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发脾气?或者是否因为别人没有满足你的需求就不开心呢?又或是总是无法停止忙碌,将自己搞得身心疲惫,甚至几近崩溃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一个物质享受越来越多的世界中,我们的内心越发急躁、不适、焦虑、抑郁,且严重的程度在不断增加。
这些大多数是由于敏感的人类生存本能导致的。过分的生存本能,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些不良行为的模式,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
而《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情况可以改变,只要通过改变一些思维方式,让神经网络正常化,我们就能重新获得平和与安全感。那如何改变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e70322a87ba88f88.jpg)
一、舒适悖论的核心问题
要想改变我们的大脑思维,先来了解一下“舒适悖论”。什么叫舒适悖论?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令人舒适的条件唾手可得,但我们却对不适因素变得过度敏感。如何理解呢?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你,你有没有发现人们的恐惧程度远远超出了20年前的程度。而现在只要有一点点的挫折和不安就会给我们带来恐惧,生存本能的驱使,我们就会通过外部的刺激来尽快消除它,进而享受掌控感带来愉悦。
说到底,舒适悖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令人不安的外部因素。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人类进化至现在,虽然越来越文明了,但是大脑的生存本能却是永久存在的。
也就是说,人类进化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我们的大脑就会生出很多情绪。大脑边缘系统管原始本能的,大脑皮质是依据逻辑思维的。
外部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大脑不适,会让我们误以为生存受到威胁。所以,我们一定要慢下来,先要管理好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有安全感,才有能量调用大脑皮质来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9e4a8bbc531df6a1.jpg)
二、15招管理你的舒适区
说起焦虑,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生存本能太强烈了。也可以说,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过于敏感,而大脑皮质过于迟钝。
比如,我妈都八十岁的人了,但很少服输,总是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不用我和爸帮忙,最后呢,忙得精疲力尽,生出情绪才肯去休息。
我给她手抄了15招,让她每天提醒自己面对现实,而不是过于逞强。我自我管理多年,这15招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偶尔我能量不足时,也会背道而驰。
我意识到我是因为没有做到其中的部分,才引发我的焦虑感,让我情绪失控的。后来,当我告诉我的女儿时,她教我下次能量不足,也可以实话告诉我妈,而不是难为自己。
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一方面下次听话照做女儿说的,一方面也要加强15招的重复训练,将舒适区逐渐扩大,有助于生存本能不被激发出来。你可以试试看,一定对你有帮助。
1.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2.珍惜和忍耐不完美。3.限制感官通道受到的刺激。4.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5.学会放慢速度。6.不要拖延。7.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8.接受不确定性。9.戒掉容易愤怒的习惯。10.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11.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12.让自己休息片刻。13.延迟你的满足感的需求。14.尝试放空自己。15.多做体育锻炼。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8021/6f487421bb0d70e5.jpg)
三、如何将不适变为舒适
当你做好上述15条,管理好自己的舒适区后,你就有了足够的安全感,随后,你就有了思考的能量,将生活中的“不适”变为“舒适”了。如何变呢?
本质上说,我们就是要训练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以便将生存本能的反应模式转为人们的动力之源。
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我们不是要彻底消除不适,而是与不适和平共处,接纳包容它,弱化对不适感的重视程度,进而从不适感中解脱出来,这才是21世纪的生存策略。
1.制作“不适状态列表”,冥想培养双重感知能力。生活注定处于一种永恒变化的状态。你可以将你的不适状态全部列表,记录下不同程度的体验,并进行评分。
这样你就能抑制大脑边缘系统,而让大脑皮质有了信心,就可以应对更高水平的不适了。生活中,你可以通过冥想来培养自己双重感知能力,也就是要学会以非绝对的方式去体验生活的意义。
比如,我妈用命令的口吻喊我去吃饭,我虽然有很强的不适感,但我如果转念一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陪家人,那我心理就平衡,不会对着她发火了。
2.学会爱和感恩,增进人际关系。感恩是一种令人更为释怀的生活取向,能够引导人发现生活中的积极面,并对此产生理解,欣赏与感激之情。
你可以每天晚上写感恩日记,记录白天发生的感恩的事件。这个过程,就是为了将不适因素与除了焦虑感之外的感觉联系起来,调动大脑皮质参与进来,使自己在不适感面前变得更舒适、更安全。
同理心、爱心、同情心这些情感具有强大的力量,因为它们深深地根植于大脑边缘系统。如果我们将这些情感作为工具,也就可训练大脑边缘系统对不适的反应方式。
3.勇于接受挑战,循序渐进调整。有研究,那些发展比较成功的人,往往都具有三个共同的素质及坚韧性人格的三个组成元素:献身精神、接受挑战和自我控制。
这些人在遇到不适时,都会努力展现出自己的影响力,而不是消极被动去接受,而且不断的从自己的经历中去学习,无论是自己的经历还是消极的经历。
比如,如果下次我妈再以命令的口吻喊我去吃饭时,我有不适的感觉时,就要有意识要接受对不适感的挑战,而不是任由情绪泛滥失控。这样就能越来越得心应手地过好每一天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唯一值得恐惧的事情就是恐惧本身。我们要想淡定从容的应对好人生的重要事件,首先就应该处理好其内在的焦虑情绪。
你必须先有一个舒适稳定的环境,然后才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工作。相信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成功,但至于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忍受不适,能够有效的管理不适。
如果我们选择去做,就别无选择,只有培养好自己的长期管理不适的能力,我们才能幸福感倍增。毕竟生活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