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的哲学
老实说,我讨厌洗碗,但我现在每天都在洗碗,这本身就散发着哲学的气息。
我从初中起,就开始洗家里的碗,那时候估计是为了体现我很懂事,让老妈和别人侃大山的时候能夸夸我,然后听众也理所当然的的夸夸我,满足下我年幼的虚荣心,因为在学习成绩上我基本很难得到夸奖。当然,也有部分听众不合格。
一件事一般只会被一个人夸一次,洗碗的点赞收益逐渐降低了,我自然不愿意干了,但是,我之前勤劳懂事的美名还在亲戚长辈间流传,为了这个虚名我还是接着洗了。
一洗又是两年,还好洗碗并没有磨灭我的心性,终于我顺利的来到叛逆期。我不在乎亲戚长辈怎么看我了,我只在乎同学和朋友的眼光。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孩子小时候比较可爱了吧...
在当时学生的心里,窝在家里洗碗扫地并不是认同一个同龄人的理由,甚至觉得丢脸。打架、泡妞、说段子、恶作剧、标新立异的发型才能激发同学们点赞的热情,获得认同感。人都需要认同感,青少年的这种需求产生的虚荣行为,被父母和砖家称为“叛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22377/722eeb1b033568df.jpg)
对于洗碗,我开始一推二躲三跑,爸爸发现以前踏实肯干的洗碗工开始偷奸耍滑了,采取了武力镇压,但是就像之前逼我剪头发、不准我栓裤链一样适得其反,让我更加讨厌洗碗了。这里插一句,叛逆期的孩子,只会越打越叛逆,因为每次被打,我总抱着你把我打死算了的想法,甚至有两次我反抗了,当然伤的就更重了。无奈,只好扩增了洗碗工的编制,把两个弟弟招录进来,三人轮流洗。
后来,我去上大学了,真是段美丽的时光,我吃饭还是一直用父母的钱,但我用一次性纸碗。
我找了一个和我一样不喜欢洗碗的女朋友,当然这是后来才发现的,我怀疑这是一个通病。工作稳定到现在,我们对做饭的热情高涨,因为自己做的比食堂的好吃太多,随之而来的是堆积如山的碗筷。
所以我们做了明确的分工,我来承担这些对两个人来说都很痛苦的工作,她负责每天晚上提醒我,并我”望碗兴叹“的时候鼓励我。
嗯,公平公正公开。我突然有点理解我爸当年为什么要揍我了...
祭出哲学方法来分析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22377/55956cd1e8929432.jpg)
我洗碗的时候总在想,为什么我心里那么抗拒洗碗这个事,但每天都不得不做呢?
我们来剖析下洗碗的本质,假设所有人都是在家用碗吃饭,首先,碗是食物的载体,要洗的碗,是人补充能量后的产物,碗通过“洗”来重复作为人类必要能量的载体。能量是必须的,所以洗碗也是必须的。
我们再辩证的看一下,洗碗能保证下一次补充必要能量,不洗碗,虽然也能补充能量,但是画面不太卫生我不敢看,而且,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推诿扯皮。
我们升华一下,对不喜欢洗碗的我来说,洗碗是生命延续的代价,也就是说,我只想享受舒服的过程,却不想承担这种享受的代价。这无异于吃饭不付钱、看文章不点赞、坐火车逃票、骗女孩身子的渣男......
归结起来,这个社会上要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或多或少付出代价的,我平时的性格心里可能就存在一种“白嫖”心理,只想得到令自己舒服的东西,但不想去付出,特别是对一些自己不太喜欢,又繁琐重复却很关键的东西。
这是一种危险的心理,一方面难以做成功一件事,而且会牵连其他关心你的人,惹上麻烦。另一方面会被别人利用,比如被网上铺天盖地“刷手机月入上万”的广告诓骗,所以,还是认清事实,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要付出相应的。
将哲思成果运用于实际
我把我这些想法,告诉了妻子,希望她不要再逃避享受美食要付出的代价。
她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我说:“等房子装修好了,买台洗碗机,你看你,洗碗把脑子都洗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22377/6e92aeced61546b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22377/7742bb47dad65c69.jpg)
文章原创,但估计也不会有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