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茶舍•茶篇•44】
唐先生是一位做黑茶的长沙人,那天莅临茶舍原本打算推销黑茶来着,没承想书友相见,兴致勃勃地聊起了茶以外的话题。
“姑娘店里的书还挺多的。”
“哦,那全是些杂书,放店里为顾客消磨时间看的。”
他进一步追问:“你家里应该也有书的吧?”
“嗯,有!家里有部分藏书,古典文学多一些。”
“我也喜欢看书,基本都看古典文学,比较注重一版一印,还有出版社,这样的收藏价值大一些。”
他接着又说:“我家里藏书目前有一千多本!”
“哇,不错不错,以你的年龄来说,有这么多的藏书那是相当棒的!而且都是好书。”我不由地敬重起对面的小伙儿来。
他三十出头,仅仅比我大两岁,对于传统文学却有着我等无法企及的痴迷。
唐先生谦虚地说自己藏的这点书都不算什么,而且读的并不多;他向我介绍到山东有一客户(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山东吧),五十来岁,家有好书三千多本,他说那才叫厉害呢?“主要是那位先生事业有成很有钱,有文化修养高,人到那个阶段,拥有这些很正常。”他唏嘘不已。
对于唐先生的这番话,我表示赞同。
聊到读书方式方法的话题时,我们也有共同的看法。身边偶尔会碰到一些自称一年读100本书的人,排除掉专业从事文字工作者,除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人群,再除过阅读目的性很强的那部分人(曾经听有人提过,自己看书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背诵经典语句,二是历史类的书籍只记人物出生时间地点以及重大事件,一般故事不看,这些可作为社交当中的谈资),还有一部分只看流行书籍或网络书的也排除在外,认真阅读经典书籍一年读100本的情况不科学也不大可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假如一年读100本,平均每3.5天就要过一本,除过工作、吃饭、睡觉,再碰到琐事缠身的情况,能认真看完一本好书的可能性大吗?尤其某些文言文书,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话,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吃透它。我们认为对于阅读速度快、阅读习惯好的人,每年阅读50本已然相当优秀的了。
我很惭愧地告诉唐先生,自己近两年因为各种原因,阅读量每年在10本以内,“但拿到一本喜欢的书,我基本都是精读,力求能吃透。”我顺着话题解释道。
唐先生回应:“我也是长期在外奔波,没时间阅读,年阅读量在20本左右。我妻子读的是文学专业,现在是一名中学教师,买回去的书她读的多。哦,对了,我家老大(大儿子,唐先生儿女双全)四岁半,小家伙特别喜欢看书,我和他妈妈也爱买适合的书给他看。我自己烟酒不沾,唯一的爱好就是攒钱买书了,平时没事总会翻看购物网站,碰到好点的书便会加入购物车,等打折的时候再入手。”说着他便打开官网给我看,果不其然,购物车清一色全是古典文学类书籍。
“我的儿子有一天突然对我说’爸爸,我太爱看书了!我要让家里的这些书陪伴我长大!’一个四岁半的小孩说出这样文艺的话,使我特别感动,我就在想,即使买回家的这些书好多都未顾上阅读,但我想给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也许他们未来物质上不会那么富足,但喜欢看书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不会那么轻易走上歧途,因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盈的……”讲到这儿,唐先生的眼睛泪光闪烁。
我不住地点头,嘴巴不停地“是是是,对对对”,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深有体会。因为我的父母曾经也为我创造过这样的小世界,那方小小的书柜即使书并不是很多,也足以温暖我整个童年,爱上阅读这件事也是从那时开始。
三杯两盏清茶,我们一见如故。
晚饭时,唐先生谈及到他儿子,再次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小孩看书多了有时也会让大人苦恼,今年我给他报了一个培训班,一年学费一千四百多,送他去学习的那天,儿子极其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你给我交这么贵的学费让我学习,我心里太难受了,我心疼你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孩子可能是想表达他的培训班学费是我在外辛苦赚的血汗钱,他心疼我的不易。有时候感觉他就像个小大人,懂事的让人感到心疼。他妈妈也不希望孩子太懂事,现在给我儿子玩的都是两岁左右小孩玩的玩具。”
“好父母!好孩子!你的家庭很幸福温暖,向你们学习……”我为唐先生有如此和谐的家庭而感到高兴。
就这样,我们围绕读书、家庭、茶几个方面慢声慢气的聊着,忘却了时间……
在唐先生身上,我不仅了解到他对于家庭、孩子的重视,还感受得到他本人的儒雅、正直、善良,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做茶方面我们未达成的“合作”中,对于此事,就不做赘述了。
《司马光家训》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积阴德于冥冥中,以子孙长久之计!
相信唐先生夫妇为孩子不但营造了良好的书香家庭,更为自己为儿女积累到很多的福德。这方面我从他讲的故事中感受到,从他爱人的脸上感受到(从他朋友圈看到他和爱人的合照),从他儿女双全这个事实中感受到,从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
祝福。
知己难寻,借唐先生之智,成长自己。
#二巴小舍总会为旭昕姐姐带来有趣的人有趣的事,这比卖出去一罐茶更让我高兴!晚饭后在家饮了茶。好梦[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