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失望居多

2020-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白兔方糖

因为被余华的《活着》惊艳到了,就从手头有的书里又挑了一本余华的来看,《第七天》。实际上对于这本书,我是失望的,可能是因为活着太好了,期待太高的原因。

这本书远没有《活着》中对生命的,对苦难的豁达之情,也没有对活着本身豁然开朗的敬畏,更多时候是不走心的讽刺,不隐瞒的尖酸,和对过去时事的拼接。

不,我不是说这是一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而是我要从它陈旧的破衣烂衫下,费事的去感受它的闪光之处。

也许是由于时代还是太近了,我只能将它们称之为过去的时事,而不是历史。所以我尴尬的像是看着一篇过去的新闻稿,有着当年所有糟心事的剪切与拼接。也许是因为时间太近了,我看的时候常常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那段时间,并疑惑地反问自己,都是如此吗?总是如此吗?

这感觉像落入泥潭,被人按着头看向腐烂的污泥,叫着,喊着,看哪,你快看哪!

这本书如此让我感到缺乏现实感,并难以将情绪代入其中,并不由于它是超现实的小说,主人公死后七天的故事,而是由于它塑造了一个更为极端的众生皆苦的世界,像是中世纪或者更糟,它塑造了当时能够看到的所有苦难的故事,但有没有用一个更长的时间线把它们串起来,而这些苦难又是如此的琐碎和一地鸡毛,它们是平行发生的,而这样一个世界的年份是却太近了,近到我尚能回忆。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是2013年,《第七天》里却像是一个糟糕的不能让人活下来的世界。

我能理解作者想要关注和表达的,他用这种方式为受害者做传,为沉默者发声,记录那些捂着的、瞒着的见不得光的事实,他依然用关注的同情的心描绘着时代下弱势的群体。

但书里的世界极端选题的违和感,却让我在试图投射自己情感时,被一巴掌扇出来。

它过于浓缩了,以至于我被齁着或者呛着了。

人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都是与个人经历有关的。也许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本书会产生很大的共鸣,但对于另一部分像我一样的人来说,它就是强行、尴尬和令人失望的。

我不能说这不是一本好书,我只能说这是一本不适合我的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