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更我做主——11班成长团读书营二连【读书感悟】

简单实用沟通方法

2018-06-22  本文已影响55人  遇见君

书名:非暴力沟通

作者:[美]马歇尔·卢森堡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发泄情绪,而非感知自己及他人的需要并予以满足。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又往往倾向于施加精神暴力。

看完之后总结的沟通方法是:

1. 对自己:说清楚自己观察到的事项,然后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随后聆听自己内心的需要,最后把这种需要转化成请求向对方提出。

2. 对他人:请对方描述他的观察,询问他的真实感受,倾听他内心的需要,随后针对他的请求给予回应。

几个要点是:

1. 在观察部分,分清楚“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说的是观察到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评论。

例如我经常会说到的一句话是:“你总是不考虑我的感受!”

事实上,这句话是观察吗?不是,它是评论。首先,“总是”是什么频率?一天几次?一周几次?其次,“不考虑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行为?

这句话传达的是对对方的评判和自己情绪的发泄,无助于帮助对方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也就无法进一步沟通。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情绪上,好一点的安抚情绪,差一点的进入发泄情绪阶段。到这里,我们已经不关注感受和需要了,最后无法满足,下次进入恶性循环。

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今天因为XX事情批评了我三次。”

这时候,我们把具体的事情说出来了,成为了真正的“观察”。

2. 在感受部分,大部分时间我们以为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在需要部分,首先要能够直面自己的需要。其次是能够将感受直接与需要联系起来。大部分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说自己的需要,其实是在指责对方。

例如:“你批评我,我很伤心,因为我觉得你不爱我。”这其实并没有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反倒变成了对对方的指责。在表达前两部分其实都成功了,说出了观察和感受,但在需要这一步,突然前功尽弃了。当对方感受到受到指责的时候,他的行为会倾向于自我保护和辩解,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又半途而废,最终可能变成互相指责,再次进入恶性循环。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批评我,我很伤心。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清楚了表达了观察、感受和需要。这时候如果对方重视你的需要,可能会先道歉,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检讨,进一步询问你想要他怎么做。

4. 第四部分:请求。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最困难的一部分。

首先,要区分“请求”与“命令”的差别。

“你能留下来陪我吗?因为我现在感到很孤单,我需要你。”是请求。

“你能留下来陪我吗?你今晚是不是有别的事情?你把那件事看的比我重要对吗?”这就变成了命令。因为不只是提出我想要你做这件事,同时说了你不做这件事的后果“我会认为你把我看的不重要”。这个时候对方会有被胁迫感,而不是出于对你的关怀和爱。

其次,还要能够有能力说出你想要什么,而不只是你不想要什么。

“你下次在对我提出要求时能不要批评我吗?”这句话只说出了你不想要什么。

“下次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能先告诉我你爱我,告诉我你也知道我爱你,告诉我你知道我做这样的事情不是存心要伤害你,然后再说我具体的错误码?”这句话就是相对比较具体的请求了。事实上,这仍然是一个不好的例子,因为我暂时想不到好例子。。。我在提出具体的请求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慢慢学习和积累。。

所以上面四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你今天晚上批评了我三次,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下次在指出我的错误之前,可不可以先肯定我对你的爱,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样做不是存心的,然后才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

即便对方开始有情绪,也能够被你逐步软化下来。而当你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对方也会认真考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真的给你带来伤害了。

如果角色互换,我们要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和请求,用的也是同样的步骤。

去询问他觉得我做了什么,他对此有何感受,需要什么,以及想要我做什么。这时候需要的是我们倾听的能力。

在与人沟通之外,其实还存在与自己的沟通。这个过程同样是感知需要并提出请求,只不过对象都变成了自己。

在沟通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其根本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对互相理解的努力程度。我们不是为了控制对方而沟通,不是为了强迫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沟通。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同时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独特需要。如果某见事情在不损伤他的需要时有方法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沟通方式就会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某件事情对方真的无法做到,我们可不可以试着去理解他,感受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需要,并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去更好的建立与他的联系。

希望我们沟通是出于爱,而不是通过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的需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