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札记二

2022-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佳记录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

一上午听了两节小学语文课,一节四年级的《白鹅》,一节五年级的习作课。从这两节课反观教师的备课,必须要说些什么。

 1. 备课资源千千万,借鉴整合是关键

两位老师在简述备课思路时都说到了查看了很多名师的课例和优秀教案,这一做法对青年教师来说一点也不意外。初登讲台都想把课上好,参照名师的课例不失为最好的方法。但是名师的课为什么好?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则是需要进一步去思考的。单纯的“拿来主义”只是东施效颦,为难自己也糊弄学生。

备课时有查阅资料的意识很好,但需要我们先要有自己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资料起补充、点睛、助力的作用。课例仅是一种参考,我们要带着自己的初始认知才能与之对话,沟通,继而碰撞出火花。可以先模仿,但绝不能照抄。否则就是堵塞了自己的思维,给成长摁下了暂停键。

 2. 学生听课状态是对教学情况的真实反馈

上课时,有经验的老师关注得更多是学生听的状态,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课堂。年轻教师这一点就需要时间去积累。在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教什么,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课状态的观察。只在乎推进自己的教学流程,不顾孩子们是否真“懂”就迫不及待往下走,要知道好的课堂是通过学生学的情况来反馈的,而不仅仅是把你准备的内容讲完。

评课时就这一点着重说了一下,我想两位年轻老师会有所改进的。

 3. 明确活动的意义

小组合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真实的发生。为活动而活动是形式上的满足,教学上的空洞。比如,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安排学生表演白鹅步态的高傲,有些词孩子们还不完全明白,这样的表演又会起到什么效果,达成什么目的呢?每一个活动都应该是带着意义和使命的,否则只是纯粹地浪费时间。

 4.  明确课型

第二节五年级的这节课原本应该是一节作文课,但是听着听着就成了一节讲读课。评课时才知道授课老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应该是一节作文课,她把单元设计的三个文本片段上成了讲读课,领着学生做起了“阅读分析”完全没有看过教参。虽然我很意外,但是也能理解,毕竟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和指导。

这样的课堂跟她们的年龄一样,很年轻。不足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希望就在她们身上,所有的不足正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引领和帮扶,这也是听课真正的意义所在。

给予她们成长的过程,才能迎来成长后这方土地教育的丰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