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散文特辑芳草集

2023·春末,秦川晋水·文学之旅(28)太行山深处的古刹

2023-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2023年4月27日②

从平遥往长治方向。

长治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就是古称的上党,也叫潞州、潞安等。熟悉党史的知道,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还有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盛行开来,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

我们要去的平顺县,创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但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太行山深处有一座古刹,就是目的地。一路上,太行山的壮美令人目不暇接。

【我的视频:山西太行山风光

龙门寺位于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原名法华寺,是全国唯一一座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木构建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北齐武定二年(公元550年),北齐文宣皇帝高洋下旨为高僧法聪修建寺庙,并赐名法华寺;唐、宋时期营建达到颠峰。宋太平兴国八年,宋太祖赵匡胤封给寺庙主持悟深大师紫衣三事,度牒一通,又赐名龙门寺,延用至今。历代文人墨客意会了寺院周边人文和自然景观,形成了“八宝龙门”之说(龙门山前有龙门、菩萨含笑迎嘉宾、金鸡报晓钟声响、宝石油灯昼夜明、五檀闹槐映日红、幡杆预卜天阴晴、龙嘴吐水注清泉、透明碑前整衣冠)。“龙门冬雪”为平顺县的“八景”之一。

龙门寺全貌(拍自寺内展馆图片·侵权删除)

古寺深藏于太行山中。

入寺登山前,有古桥龙池一湾。

拾级攀缘而上,忽见白皮大松赫然兀立,八百年遗世苍穹。其松应该种植于五代立寺以后。

白皮松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有明显的主干,枝较细长,斜展,塔形或伞形树冠。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山西、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为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带。

龙门寺现存建筑百余间,院内西配殿为五代遗构,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为金代遗构,燃灯殿为元代遗构,东配殿为明代遗构。其中,西配殿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825年),是我国现存唐、五代时期悬山顶建筑的唯一实例。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以正门不开,非得从侧门而入?

天王殿为金代建筑,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甚少,柱额、架枋、斗拱等仍为金代遗构。殿内壁画与永乐宫壁画风格相近。内奉“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柏树森森。正面、侧面和背面肃穆庄严。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甚少,基本保存了原建时风格。从建筑开间比例到木构件细部做法,与《营造法式》规定非常相近。殿内壁画及彩画为明、清时风格。内奉佛祖释迦牟尼。

左侧西配殿。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为我国唐、五代时期现存惟一一座悬山式建筑实例,殿前尊胜陀罗尼经幢雕造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刻记了西配殿的建造年代。内奉“西方三圣”及地方神祇。

各殿布局紧凑,衔接有度。

后有燃灯佛殿。元代建筑,梁架构件用自然穹稍加砍凿即用,断面极不规则,结构形制不受宋、金之矩,元代建筑特征明显。殿内壁画残损严重,时代风格不明显。内奉燃灯古佛。

偏院为民居建筑,大概以前为僧人所居。

从这道侧门出去,就回到了寺外大山。佛,将我们送到了“福”与大自然中……


后附领队“自游自在”《深山藏古寺》一文:

山西平顺石城镇,地处太行山山地,浊漳河自西向东蜿蜒曲折流去,知名水利工程——红旗渠的源头,就位于此。这里峰峦起伏,山高坡陡,植被茂密。浊漳河的一条支流,太行山的一条山沟处,有一古寺——龙门寺。

据资料介绍,古寺创建于北齐,寺中建筑,集五代、宋、元、明、清六个朝代于一寺,堪称国内孤例。我曾于十年前游山西,行程规刻中有龙门寺一项,无奈游罢与之近邻的天台庵和大云院后,天色己晚,寺恐关门,只好放奔。心有不甘,今年(2023年)山西之旅,行程中再将列人。

从平遥古城驱车到达龙门寺时,已是下午两点过。这里山体壁立,溪水流淌,寺掩映在树林里,踪影难见,初夏的阳光,明媚地照在植被葱茏的大地上,山愈发地伟岸与坚硬,树愈发地明壳青翠,水亦碧绿清澈。

公路边的旅游服务中心,售票窗口紧闭,停车场也没有一辆车停放。难道“五一"大假前夕,这里没有开放?

过一小桥,沿着上山的石级而上,依然树高林密,阴翳一片。猛然拾头,石级尽头两株高大的树木,出现在前面。只见树杆相壮、高大,白皮,枝丫星伞状,树型优美。这是一株什么树?进前一看,有介绍,是800年的白皮松。古松配古寺,给了我第一个惊喜。

古寺建在山前台地上,从前面是无法完整看见整个寺的。山门天王殿建筑简朴,一如山民之住宅,然其大门上方粗大之斗拱,分明告诉你年代之久远。是的,建于金代,至今已有800年历史了。殿内四大天王塑像后的壁画,可与永乐宫壁画媲美,然破损严重,又因光线黯淡,无法欣赏。

寺院格局保存完整。山门后是大雄宝殿,两边是东西配殿;再后是燃灯佛殿。寺院左右是僧室与禅房。其建筑皆为砖石木构,即基础及墙体下方,用条石,墙体上方用青砖,梁、柱、椽等,皆为木。

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距今有 1075年,差5年就是18个甲子,依然清晰可见。西配殿是寺中年代最古的建筑,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乙百(925年),是我国现存是五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也是我国唐、五代现存惟一一悬山式建筑实例。东配殿则为明代建第。

燃灯佛殿建于元代。殿内的壁画,有些漫漶,依稀可见为山水画卷,有如元代画家倪瓒之风格。

寺己无僧人,没有了佛光梵音,完全是一座建筑博物馆。一位妇交,在寺前售收门票。此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书单位。仅20元可参观。即便如此,参观者寥寥,仅三五人。

旅途中的古迹观赏,是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放眼全国,寻一处人少、年辰久远、且有较高的艺术及美学价值的古迹,还真难。龙门寺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在如此偏僻,如此太行山深处,有如此建筑瑰宝,且花费极少,游客稀少,可以穿屋过堂,尽情欣赏,慢慢思考,细细体悟,真是不枉千里迢迢来此一游。


(文字资料来自景点介绍及百度百科)

(下篇:《2023·春末,秦川晋水·文学之旅(29)潞州古建——上党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