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散文日更达人联盟

传承-企业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制造部的幻想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466人  无内

有了前面市场部,研发部门对企业数字化的各种想法。王先哲觉得,与各个部门先行沟通数字化,各个思考,再来汇总应该是不错的一个沟通。这样对各个部门的工作影响最小,大家也可以避开集体讨论时的“屁股指导脑袋”的无效思考与争论。

他约了杨虎与生产部的经理,主管,中央计划,统计员在会议室,进行了一下“需求调查”。

对生产制造部门,王先哲的想法是,高效产出,报废尽可能的低。每年生产部的考核也是按人均公里数人工成本15RMB以内(电缆长度按一定的比例折算成标准公里数),总体报废百分比必须控制在2%以内。这两个指标达成,节省的部分,制造部经理可以申请1半的节省与高效工作费用作为生产部门的奖金。除了这两个指标外,对员工的技能培养也是抓得很紧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技能卡片,会开什么设备,开什么设备多长时间,都是做为一个老板需要重点关心的,团队不强,做什么都只是做梦。对员工的培训,对所有人的要求都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都不太一样。包括他自己每年都需要压榨自己的潜力,逼迫自己不断学习交流,提升自己。他今年需要参加“营销全渠道的培训”“战略决定成败的培训“。这是外面可以看得以的,公开的学习计划。他自己目前还有的一个重大决定就是”传承“大业。这个需要不断去交流,去学习,去思考。把大家的好的关点与想法”揉合“起来,数字化,可存储,可视化起来。这个指标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负责,每个部门经理都有一部门指标分摊,生产制造部门人最多,责任最大。一个制造部门的人数占到总个公司员工的80%左右。是公司当之无愧的最大部门。

生产部的几位关键人员

制造部门的想法就更加的科幻了。几个生产部的员工,在杨虎大致描述了一下想法后,直接进入兴奋状态。大家热火朝天,一个个类”科幻“的想法,把杨虎与王先哲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王先哲自己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看法:

1.人的数据,需要与产品,产量,机台,质量都能够挂上钩。人的数据不可能靠统计,需要对人进行追踪,定位,用现代类似手机定位的技术最好,关键是定位精度要高一些。(李小蝶)

2.人的技能管理,可以自动分析,做成能力雷达图。人的效率OEE,最好能够实时反馈,对比分析统计,方便快速调整(钱洪云,生产主管,主要负责车间人的管理,人均效率是他的关键指标)

3.自动排产。(赵敏)

3.1输入订单数据,交货期要求,可以实现自动排产。

3.2 自动下单采购物料

3.3 自动计算物料用量,自动确定物料的余量,自动确定各工序的生产定长

3.4 销售与客服可以自己查询订单生产状况,订单生产进度实时更新

3.5 销售与客服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虚拟排产,模拟合同下来后的交货期。

3.6工艺文件自动到机台,设备工艺参数自动切换。

4.现场物料与仓库物料的接口与定位管理。(王伟,生产经理,他最在意的就是生产物料的报废,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物料的报废,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

4.1 现场物料希望仓库直接送到机台指定的位置。而不是现在一天一送,急单,夹单时,生产员工到仓库去领料。

4.2现场物料的使用,最好全部都能够在线计量显示。方便管理与控制。

4.3剩余物料回仓,最好由仓库自动完成。(这不是需要现场有很多机器人来运输吗?否则那有那么多仓管人员!)

4.4中间过程的物料,设备之间运转时,最好能够跟踪定位,防止物料遗失。

4.5物料在到达各个生产设备时,如果识别下来,物料与系统中的物料不一致,需要系统能够自动报警。需要增加物料用错的防呆功能。

大家还提了一些其它的想法,比如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不需要操作人员干预,这一些完全不现实的点子,王先哲直接过滤掉了。生产部的这些想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想,这些要求与想法都是很好的想法。但要实现起来,难度可不是一般。必须要分步骤,一步一步来实施。难怪行业内还没有人可以实现完整的数字化,因为一到车间,你就发现,他们的要求要实现一点,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反馈,所有这些想法一个也别想有机会实现。

送走制造部门的几个员工,杨虎与王先哲两人相视一下,都有一种压力山大的感觉。生产部的要求相当不简单,要想实现,不太可能找到一个现存的标准版本可以套用,只能找人来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发。

”别怕,咱们都是在这种压力下,走过来的!“王先哲拍了拍杨虎的肩。”我们明天再找找质量部门,听听他们的想法与意见!“

”好吧“杨虎起身,满脸愁容,他拿起水杯与王先哲一起走出了会议室。(下集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