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海西说·读书

NO.15 读《唐诗三百首》(一)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6人  b127e80eadf8

读《唐诗三百首》(一)

                     ——长安不见使人愁

小时候,以为“唐诗三百首”,是一个陈述句。

可是后来唐诗越来越背不完,才知道原来唐诗有很多很多个三百首。

这个误会是因为一本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而来。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包括古诗、乐府诗、律诗、绝句,配有注释和评点。

现代社会,若是某人能按律作诗,是很让人称羡的。

唐朝却不一样,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读书人自幼即习,都要作诗。

因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诗成为进入仕途的重要手段,进士科考试必须按规定的题目和模式作诗。

传说唐文宗太和年间,太学博士,著名诗人李涉到九江,遇到大风停在江边。

忽然有几十个强盗闯上船,问“船上是谁?”随从说是“李博士。”强盗问“是李涉博士吗?我们不要金银财宝,只希望赠诗一首,这比金帛更贵重。”

李涉作了一首七律:

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强盗得诗大喜,反倒送了很多礼物给李涉。

可见唐朝社会对好诗和诗人特别尊重,诗人们也以自己的诗能被广泛传唱为荣。

无论是《唐诗三百首》,还是唐朝的很多万首诗,都在表达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记述国家的山川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想要一言以蔽之,怕是很不自量力的。

不如把《唐诗三百首》扩展到“唐诗三百首”,一样一样地来讲。

先聊聊唐诗里“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故事。

长安到了唐代,它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名城。

在唐代,首都长安每天晚上都要戒严。

太阳下山后,击鼓八百下,谓之“净街鼓”。

鼓声停后,街内各坊即闭门,人们必须留在家中不得外出。

正是“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

除非皇帝特许,否则私自夜行将要被处以重罚。

一年只有三天除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这三天准许百姓通宵上街游玩,观赏灯火。

苏味道写了《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尽夜,玉漏莫相催。

崔液写过《上元夜六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其一)

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

犹惜路旁歌舞处,踌躇相顾不能归。(其二)

大约在苏味道写了那首五律之后150年,李商隐由于为母亲服丧,住在长乐(今山西芮城县),无法看到长安正月十五的花灯,写下七绝《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中兴指当时唐武宗对外打败回纥,对内平定藩镇叛乱,唐朝有了兴盛的气象。最后一句是说自己只有在永乐和乡亲一起看迎接紫姑神的赛会了。

长安的规模和建筑、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在当时世界上都处于先进地位。在诗人的作品中,经常成为国家的象征。

传说李白壮年游黄鹤楼,诗兴大发之时却看见崔颢题在黄鹤楼上的七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已是千古绝唱,李白觉得自己再写黄鹤楼也不一定如它,只好搁笔,并叹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后他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写一首诗与崔颢的诗比美。

后来,他在游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写了《登金陵凤凰台》,也成为了历代传诵的名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动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在今南京市城西南花露岗仓顶一带。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三只凤凰飞来此处,当时的人就修了凤凰台。诗人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真切关心。

在李白晚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他被流放途中经过江夏(武汉),再游黄鹤楼,写下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后来,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真的不能问:“长安是哪里?”

单说地理位置,大致位于现在西安和咸阳附近;

在李商隐的诗里,它是繁华都市里的似锦年华;

在李白的诗里,它是心心念念的国家;

在辛弃疾的词里,它既是沦陷敌手的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又是西北被金兵侵占的宋朝疆土。

(由本文作者播讲的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FM、多听FM、考拉FM上线,搜索“大理海西说”即可收听,或关注“大理海西说”微信公众号阅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