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性偏差

2019-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九儿
自利性偏差

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判断客观事物,把不好的、错误的原因归于其他人或者外因,这种归因错误也很容易导致偏见和对对方的刻板印象,心理学上常称其为“自利性偏差”。

婆媳是在跟“心理镜像”冲突

这种“归因的偏差”可以用来解释婆媳间冲突的问题。我们经常发现,婆媳矛盾的导火线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在亲生母女之间是不太会发生如此大的冲突的,比如儿媳上班时关门的声音大了,如果是自己女儿的话,父母不会有特别的想法,可能就会认为是风大了,或者女儿性子急,时间紧,出门比较急等等,很少会刻意地去认为这是女儿故意如此,以表示对母亲本人的强烈不满。因而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

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同样的客观事情,如果发生在婆媳之间的话,就大大不同了,婆婆可能 “看到”的是媳妇对自己的不满,而不是因为风大或者有急事,她对这些客观信息进人大脑进行记忆时已经对它进行了重新编码,用自己的心理期望来改造了客观的信息,她“看到”的只是她自己的“心理镜像”而已,而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这就是婆媳间冲突不断的直接的导火线。当彼此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有许多“婆媳关系”是“笨儿子”(丈夫)造成的。他处于家庭血缘关系与婚姻关系的中心,是婆媳关系的最佳调节人,也最容易全面掌握自己父母和妻子的情况和信息,无论是以儿子或以丈夫的身份出现,均能较好地获得与父母和妻子的沟通。

自利性偏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