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粥能暖人心
愿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晴
始终坚信厨房里没有温度的家庭培养不出幸福的孩子,因此立志做一名有烟火气儿的女子,把自己置身厨房,从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找寻渐渐消散的烟火气息。天气微凉,连日来时常幻想着自己端着一碗热粥坐在巷子口,看炊烟袅袅、云卷云舒,静静品味花开花落、四季轮回。粥捧在手里,却能从脚暖到心里,让我欲罢不能。
粥浓稠绵密,相融相交,相濡以沫。我喜欢看着那些原材料慢慢交融在一起,直到成为一个整体,端上饭桌,暖一家子人心。
近日,儿子又开始咳嗽,我试着用烤箱为儿子做了两个烤梨,顺便端了一个给楼下甜甜尝尝。甜甜妈热情直爽,“喏,这是你家的碗,够你做一次皮蛋瘦肉粥了。”我低头一瞧,咦,装烤梨的碗里变出来三只松花蛋。
想来和甜甜家搬在同一个楼栋住已近六个年头,也许是我们在另外小区还有一套房,两个房子来回换着住,也许是之前我还没有生下儿子,前些年里两家走动甚少,今年逐渐多了起来。我望着三只松花蛋,心里顿生暖意。
头一天晚上11点,家人都已睡去。我准备好瘦肉、皮蛋,将皮蛋切成小丁,将瘦肉用生抽、柠檬汁、少许盐和玉米油腌制好,放入冷藏室,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冷冻室(据说这样可以熟得快一点),想着明早起来就要大展拳脚一番,这才欣然睡去。
秋天的早晨,霞光初上,薄雾微凉。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入锅内,坐在马扎上静等那一团白雾升起。翻滚了,翻滚了,水开了。我把冷冻过的大米放入锅内,用勺子慢慢地搅动起来。厨房被这淡淡的蒸汽笼罩着,家里飘满了大米的香气,我的思绪也被拉到了那段跟爸妈一起生活的日子。
在我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哥哥住在一起,粥是家里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物。假如哪顿饭没有粥,不光爱喝粥的奶奶不愿意,我亦觉得那算不上一顿完整的饭。家里的碗很大,奶奶牙口不好,顿顿就爱喝粥,每次必趁着那刚熬出来的热乎劲喝上两大碗才肯罢休。我经常跟奶奶打趣:“您这样喝完两大碗粥,就不用吃别的啦!”奶奶只咯咯地笑,依然一边拿筷子夹菜,一边喝粥,想必我这爱喝粥的习惯便可从奶奶那里开始追溯了吧!
冬天,奶奶最爱熬的是用玉米面做的糊糊,我们叫做粘粥。小院南面有一排南房,南房最里面有一个大灶台。奶奶拾一些柴火往灶台里添,用灶台熬出来的粥格外地香,那香味一下子就能飘满了整条小巷。奶奶喜欢把粘粥里面放上地瓜一起熬,我当时不爱地瓜那黏黏的、有点堵塞喉咙的感觉,奶奶就单独给我盛出来,再往里面放地瓜。上学时,奶奶每天把粥晾得稍微凉一些,等我放学到家就可以先喝上一大碗。后来在外求学,每次回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旁边放一口大大的锅,锅里面盛着刚刚熬好的粥,香味随着热气飘散在饭桌的上空,暖意也随之流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参加工作后,冬日里熬上一锅热粥,一个人就能窝在单身宿舍呆一整晚。前些日子去上海游玩,因不习惯当地饮食连续几顿都没有吃好,临走时去到一家饭店,里面有免费的红豆花生粥,瞬间有一种老友重逢、泪眼朦胧的感觉,连喝三碗才解几日食不果腹之苦。
婚后,由于各自生活习惯的不同,除非节日,我几乎没有跟公婆在同一个饭桌上吃过饭。他们之前日子过得苦,吃饭没有固定时间,凉了也不要紧,填饱肚子重要。久了,愈发怀念之前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那一幅热气腾腾的画面。
咕嘟咕嘟,锅里开始冒泡了,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眼前。生姜、瘦肉、皮蛋挨个放进去,最后来点白胡椒、葱花点缀,我低头一嗅,哇,好鲜好香!
就在这时,儿子醒了,他奶声奶气地在卧室里叫着妈妈,我笑着回头说:“儿子,有没有闻到粥的香味儿?”
此时,窗外阳光洒在我肩上,照亮了整个厨房。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