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我见: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选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我思:
曾爷爷一语道尽小人物的无奈。想出人头地,想一鸣惊人,得先付出代价。
古时候的人上学堂,要敬茶、行拜师礼、交束侑,穷苦的人用家里的粮食、牲畜去交学费的大有人在。
后来人们拜师学艺,想当木匠、铁匠、厨子,要有熟人介绍、拜师礼、还要免费给师傅做几年白工。就这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
武林小说中的所谓倾囊相授也是天资聪颖开了外挂的主角才能碰的上,看看路边那个放牛娃,也许人家天天在高手隐居的山上晃,你见他教了吗?
在快节奏的现代,不讲究师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师傅,靠不得旁人。
真正在经历过焦头烂额的时候才知道,找一个替手多么重要。当给你的是个新人的时候,这人就是你多出来的一个工具手,能做到指哪打哪就行,所谓的探讨交流,完全是你单方面的教学。
所以哪怕你肯将事情分出去,将经验传出去,也不见得真有人接得住,来我们再念一遍:说了也不懂,懂了也不做,做了你也做不好。
换言之,你只能接受20%的事情占据了你80%的精力,另外80%的事情交给别人,然后花20%的精力来跟进进度,并做好完成度只有60%的预期。
如果有人能做到80%,真的是惊喜。
见过有人接过活直接躺的,一点都不做,有人一直在30%磨了半年的,也有人转手甩给别人干的,更有在那光摸索不会提问的。
曾国藩一语又道尽了大家族、大企业的痛苦。
现在的大人物/大企业,都很难。难的不是他生的时候,而是危机来了还没接班人。大事来了,底下的人说了也不懂,懂了也不做,做了你也做不好。
所谓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知道与执行之间的差距,岂止是沟壑。
赌王去世了,家里争财产的人纷纷跳出来作妖,因为想浑水摸鱼,谁叫接班人还没培养好。
当当网的“夫妻大战”,有一半也是因为接班人没有确认好,李国庆和俞瑜怕话语权旁落,又怕内部执行力不够,所以互相争抢。
所以培养接班人才是最难的。
有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创业容易守业难。富二代和星二代、官二代们,其实更难混。他们提前享受了上一代提供的福利,又承载上一代的期望和成功的压力,他们最容易变成旁人拿来比较的对象。比如:那是张国立的儿子,你看他吸毒打架……那是小沈阳的女儿,你看她长得和她爸一样……长期活在前辈的阴影下,对下一辈来说,也需要做心理建设。
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选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慢慢来吧。不然只能生二胎养小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