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随笔散文读书

散文  话过年之响炮

2024-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惠建武

                  话过年之响炮

                    文|惠建武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眨眼就要过年了。这几天因疫情居家不能出去,一家人谝闲传,不由得就说到了过年的事——儿时过年响炮的场景。对于一个七零后来说,七八十年代算是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对农村孩子。那个时候只要一放寒假就盼着过年,可不是自己一个是这样,孩子们基本上都这样。大人们平时辛辛苦苦、省吃俭用,过年了都要尽量备齐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孩子也知道过年会有好吃的,会有新衣服,最主要的还是可以响炮。对当时的娃娃们来说,这些都是最快乐的事情。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国人过年响炮已经是由来已久的事了,无论贫富过年都要响,以示除旧迎新。年前腊月二十几日,大人们就开始忙过年的事了,娃娃们也不闲着,各家的娃娃兄弟姐妹几人就商量着买炮的事,买什么样的,买多少,而且还盘算着,三十晚一串,初一早上一串,十五还得两串。为买100头200头的还要商讨半天,主要是“炮资”是有限的,买完必须的鞭炮后还想买几个雷子、双响。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现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不能比。说句实话,当时大人身上的钱都没有现在小孩子得多。家里养几只鸡,下的蛋不舍得吃,成十天攒几十个,门口收鸡蛋的来了,端出去就卖几块钱,这就是一家人平常的花销,包括娃娃们的铅笔本子钱。穷苦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来说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说得有些远了,言归正传。炮提前买回后还要放火炕上炕着,炮不会受潮,那样响时声会更大。三十晚弟弟用一长杆挑着,哥哥用一玉米芯火点着,噼哩啪啦几分钟就完了,但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好似完成了一项巨大的任务。因为孩子们都听过“年”的故事。听说除夕响炮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常在新旧岁之交,便出来为非作歹,糟蹋庄稼,伤害人畜。但这怪兽害怕声音,炮一响就不敢来了。你说娃娃们的功劳大不大?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传说罢了。大年初一天还没亮,父亲就催着起来响炮。这还有个讲究,一大早谁家响炮早,预示财门开得早,来年就会日子好。娃娃不管这些,只是贪喜恋玩,一骨碌就爬起,开门跑出院子,老路数,三下五除二完事了。这可怎么办?过年响炮是孩子的乐事,也是大事,不可能就这几下呀?啥环境说啥话,办法有时也是逼出来的。三五成群的孩子谁家响炮往谁家门口撵,鞭炮没鞭好落下的,炮捻受潮没响的,胆子大点的还用脚去踩捻子正着的,一早上也可以拾半裹兜。然后手持一燃着的玉米芯子,吹着、点着、响着,当时还觉得特别有意思。实在不够玩,家里还有两串100头的,拆成零个个响,十五再说十五的话。一玩就是多半天。碰到没捻子且没响的炮,还另有玩法。把炮皮剥掉,倒出炮药摆很长一串,一般都是在石碾子上或石碌碌上,然后点着,速度很快一股烟带火星,像一条火蛇,在当时也是相当好玩的,周围会围一群孩子。当然捡炮时心太急碰到慢捻子的,手被炸黄的事也有,装到口袋后爆了炸破新衣服挨大人骂的也有,无论怎样那时是快乐的,那时的快乐很简单。时隔多年,好些往事已经淡忘,但儿时过年响炮的场景却永远留在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