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别的方式讲历史——《你一定爱读的欧洲史》读书笔记2018-1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2018-70
(澳大利亚)约翰·赫斯特 著,席玉苹 译,广西师范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先前通过很多途径了解到这本书,说是给中学生的推荐书籍,于是我也想读一读。
作者约翰·赫斯特是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历史系的教授,这本书是他写给学生的讲义,本来的目的是让欧洲的大学生对欧洲的历史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欧洲的历史,进而领悟西方文明的特质。
这本书不是像一般的历史书一样按照时间顺序把各阶段的历史事件讲述出来,而是先在前面两章简要勾勒出欧洲的完整历史,然后在接下来的六章各选一个特定主题延伸,让我妈可以做更深入的检视。作者说:“我的主要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看就有的东西如何屹立不摇、风云再现。”因此,很多历史书所囊括的事件和人物,并没有出现在这本书中。而且本书的重点在西欧,因为西欧在形塑欧洲文明方面更重要。
第一章:欧洲是个混合体——古典时期到中世纪
欧洲文明的组成元素有三个: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基督教、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罗马人占领地中海沿岸后也向聪明的希腊人学习。希腊的学术精神是: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基督教文化的教义是,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日耳曼蛮族认为打仗是好玩的事情。
以上三个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的文明。
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第三个连结: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知识成就保存下来。最后一个连结:日耳曼蛮族支持基督教。最后的结局是日耳曼蛮族支持罗马基督教会保存古希腊罗马学术,然后日耳曼蛮族变成了基督教骑士,而古希腊罗马学术被用来支持基督教教义。这个世界就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第二章: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近代欧洲
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文明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文艺复兴认为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中世纪世界遭遇的第一个重大冲击。
16世纪针对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是第二个冲击。宗教改革带来的信息是: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17世纪相信进步的科学革命是现代科学的发轫期。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认为宗教是迷信。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把欧洲文明往理性、科学、进步的方向推动。
18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崇尚情感、文化、民族主义和自由解放,推动欧洲往理性、科学和进步的相反方向走。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各以不同方式削减了教会的权威。
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一边是感情和解放,两股对立的力量使欧洲陷入分裂、撕扯和困惑的宿命。
间奏篇:古典情怀今犹在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翻了文艺复兴对古典的崇拜,但某些领域依然能够激发起我们的古典情怀,包括希腊雅典的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提斯的医学原则,《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学思维。
第三章:争战一千年
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从战争多角度重新叙述欧洲历史。
罗马帝国曾经遭到三次大规模侵略。
第一次的侵略者是日耳曼蛮族,使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
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了一千多年,最后被穆斯林征服。在伊斯兰世界里,基督教完全隐没,但希腊学术被保存下来并传播到欧洲。
最后一次侵略的是北欧的维京人。他们在9到10世纪坐着巨大的长船横行欧洲,到处掠夺。
经过连年的战乱,欧洲社会终于趋于稳定,自己也开始向外扩张——十字军于1095年东征圣地耶路撒冷,持续攻伐了将近两个世纪,将穆斯林逐出西班牙,接着经由海上掠夺世界各地的珍宝文物。
第四章:民主意识,这样开始的
第五章: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第六章:皇帝和教皇到底谁大?
第七章:语言,从两种变几十种
第八章:贫民百姓的生活面貌
接下来几章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欧洲的历史了,不如开头那么好看了,感觉太简略太抽象了,有点读不下去了,就这样吧,不要跟它较劲了。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