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事系列——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官名张廷俊,按我们老张家的谱系属于“金廷玉杰”中的“廷”字辈,爷爷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的这位大爷爷据说年轻的时候爬上城门耍威风却不慎摔了下来,不幸惨死。
我的老爷爷曾经是个商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人向他借钱,据说他借出了几百枚大洋,并让借钱那人立好了字据。等到那人还钱的时候,老爷爷看着人家把大洋装进了布口袋里,亲手撕掉了欠条。等他回到家,打开布口袋一看,里边哪里是什么大洋,全部都是铁片子,老爷爷一口气没上来,吐了一口鲜血就一命呜呼了。原来,那人趁我老爷爷不备,用装满了铁片子的布口袋换下了装着银元的袋子,虽然重量一样,但两样东西的价值却是天壤之别。
那年,我的爷爷才五岁,我的老爷爷一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全靠老奶奶极力维持,好在老爷爷多年经商还留有家底,家中还有几十亩的田地,终究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
土地革命的时候,我的爷爷险些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好在老奶奶为了养活两个儿子,把家里的田地卖的差不多了,只划分了一个中农,这时候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大概一九五五年左右,爷爷结婚了,并在结婚后的不几年里,先后养育了四个女儿,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像我爷爷这样保守而传统的一个人,是不可能不想要儿子的,但由于沉重的生活担子,爷爷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生儿子的念头。
奇怪的是,爷爷没有继承老爷爷经商的头脑(虽然老爷爷一失足成千古恨,使所挣的银元所剩无几),却操起了杀猪刀,干起了屠夫的生意,我想他从事的职业就是他外号“朱允炆”的由来吧!
记得是一九六七年,爷爷的杀猪生意越办越好,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屠户,甚至县城的供销社都专程聘请他杀猪,爷爷一天杀一头猪供县城里的百姓享用,不过在当时家家户户都穷苦不堪的状况下一天一头猪也卖不完,于是总能剩下些猪下水什么的,爷爷把他们拿到黑市上换点钱补贴家用。
也是在这一年,大伯出生了,大姑这一年也辍学回到家中帮奶奶料理家务,爷爷在将近四十岁的年纪里得了一个儿子,自然高兴的不得了,同时,他又担心奶奶照顾不了家中的一切事物,于是爷爷毅然辞掉了供销社的职务,回到了家里。
当爸爸对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感慨,如果爷爷当时没从供销社辞职,他每个月也是可以获得退休金的,这样的话,他也不必在七老八十的年纪还下地干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