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漫笔“微日记”(891-895):全世界都“安静了”
孩子都是方仲永,人人皆可为尧舜!
【2019-05-31】发现母亲“摇篮手”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是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发现母亲》一书封面上的醒目字眼。这本书凭借什么斩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该书的作者又凭什么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东华其人,一起走进这本书其言。
王东华是一位母亲教育的倡导者,也是为母亲这一群体奔走呼喊的人,他以母教危机论解析人生与社会历史,让人逐渐意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乃至近代中国的落后,都能追溯到母亲教育弱化这一源头。《北京晚报》认为:“一个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去拧几颗螺丝。”《生活报》认为:“在王东华80万字的著作中,的确拥有密度极大的思想和信息。仿佛是这6年里,他身处漆黑的隧道,苦苦挖掘出的原煤。”所以我现在所读的家教启蒙畅销书《发现母亲》已不是1999年的原版,也不是2003年的修订版,而是2014年的再修版、2019年的复印版。
他说:江山是银,母亲是金;人的不合格,本质在于母亲不合格;童年不应该是一个任父母打扮的小孩子,我们的教育犯了大错误。他认为习得、习惯、习服、习性的习育,以及精神教育、灵魂建设的化育,都是作用远超于显教育的潜教育,因此才得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一旷世雄论。
摇摇篮的双手,可以撬动地球。为什么?蒙台梭利说:儿童头3年的发展可看作人的一生。托尔斯泰曾言:“从5岁的我到现在的我之间只是一步的路程。从新生儿到5岁之间则是巨大得骇人的距离,而从胎儿到新生儿之间却是无底的深渊。”这和中国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出一辙。古今中外的圣贤箴言告诫我们:胎教并非无稽之谈,“零岁教育”“负岁教育”貌似痴人说梦,屡现的天才神童却在不断印证:孩子都是方仲永,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向智力归庸挑战是母亲的职责,也是王东华的使命。《发现母亲》的问世,为迷途的天下人提供了导航。
格局之大值得夸,使命如钢跃纸上!【2019-05-31】天下共读“一本书”
王东华在其著作《发现母亲》的自序《愿天下人共读之》中,重点解释了为什么会将陶行知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作的序《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改而用之的四层意思:
先是“这类教育孩子的书不应该做了父母之后才去读,而应该没做父母时就读,而应该读通读懂之后才去做父母”;再是“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父母对自己幼儿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是终生的,并且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与方法”;然后是“‘做父母’不过是面对孩子这面镜子对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检验”“应该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最后是“全社会都在对孩子产生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们的责任”。
原来,他是想与时俱进地拓展陶先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将“天下父母”的主要教育对象扩大为“天下人”,从而向前推进教育时机,向后延展教育接力,向内打通教育本质,向外强调教育联系,力求实现婚前学习与婚后补课、早期教育与终生教育、父母教子与自身做人、个人修养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性。格局之大,实值一夸。
翻过全书,正准备慢慢消化的我突然被书尾那篇剑走偏锋的跋惊呆了!“我是一条狗,一条落水的丧家狗!”自感有了孔子、耶稣等曾经落难落水的大哲陪伴,他曾经的遭遇不再孤单。“我是一只兔子,一只用命在跑的兔子!”讲述的寓言大意是,狮子没追上兔子被众兽嘲笑,狮子却很坦然:“我是为一顿晚餐在跑,而兔子是为自己的一条命在跑。”“我是一只螳螂,一只用螳臂去挡车的螳螂!”烈士壮怀的他,为了母教事业不惜以命扭转社会惯性。
嗯,这位王东华,品起来有点儿像《中国合伙人》里那个一边奋斗一边自嘲的成东青。他自诩为毛毛虫,却致力于《家教通鉴》的宏大写作中,越是鲜明的反差,越是衬托出有使命担当的人。使命如钢,跃然纸上。
合上书,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书中的内容像走马灯似地在我脑海里回放闪烁。靠,我竟然被一个男人感动了。
看见孩子不简单,发现自己不再难!【2019-05-31】全世界都“安静了”
放下一本书,用脑过滤书,再看那本书,程序的添加,距离的变化,或许会让感受更加清醒。跳出一本书,翻翻其它书,再看那本书,格局的放大,增重的砝码,或许会让感悟更成系统。在阅读《发现母亲》的过程中,我就联想到了曾经钻研过的另外几本书和另外两个人。
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与同为教育专家的李雪所著的《当我遇见一个人》异曲同工。前年五一,我曾发表过《当我遇见一个人,如他所是即我愿》的书评:“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修行。”虽然修行过程很漫长,但也好过一生中,我们睁着眼,却是全盲。
遇见也好,发现也罢,我们都需要找出隐居内心的自己,让真实的自己被自己和相关的人看见,恰恰是正视全部亲子关系的原点,也正是疗愈一切问题的起点。作为家长,我们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作为公众,我们只有了解了母亲,才能更好地支持母育。
相对于王东华丝丝入扣、鞭辟入里的文风,能与之有一拼的当属心理学公众号办得挺火的武志红。两人的共通之处便在于都爱讲真话,讲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实话,讲那些剥丝抽茧后虽然血淋淋却充满事实真相许多痛点的术话。
养牛、养鸟、养鱼、养花都要懂得专门的方法,那么养孩子呢?人生的头三年是在“组装电脑”,三年后开始“安装软件”,一生之计在于童,自古英雄出少年……王东华如是说。伴侣、孩子无理取闹是在向你求救,没有回应的家也是绝境,家就是婆婆妈妈的地方啊,当你展开自己时也就能看见世界……武志红如是说。
看见孩子不简单,发现自己不再难。无论王东华、武志红,还是李雪等一众教育专家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告诉天下父母:家庭教育不简单,但只要看见孩子、发现自己,让爱变得理智,其实也简单。当我们抱以全部热忱同时又客观冷静地投入到教育孩子的伟大事业中,以理智的爱去引导孩子,或许你就能发现:原本喧闹的全世界,都安静了。
翻手为云覆手雨,八腿螃蟹横着走!【2019-05-31】回望上海“三大享”
一百年前的上海滩,说起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位大亨,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黑白通吃,只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雨,在当年的上海滩是响当当的人物,衙门、洋人、土豪、名流,谁都不敢招惹他们。三大享和他们率领的青帮弟子们,威风八面,就差变成八条腿的螃蟹,横着走了。
近日读了“雾满拦江”著的《人心至上杜月笙》一书,对那个年代风波诡谲的上海滩有了更多的了解。书中指出:崛起市井通吃黑白两道、长袖善舞纵横政商两界的一代枭雄杜月笙,成功密钥在于洞悉人心与人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三大享”的崛起,正是顺势而上的最好注脚。
然而再辉煌的璀璨,也会有湮灭的一天。历史上再有威名的大人物,也终究逃不过时间的摇摆。即便是当年富有四海的秦始皇,举国之力想要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亦是徒劳。位高权重也好,声名远播亦罢,在大自然的法则面前,人人平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
“桃园三结义”的三位青帮大佬,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或许正因为性格天生如此,三人的结局不尽相同,但都没有好的下场:前者抱病不出、静死凄凉,中者助纣为虐、横死枪下,后者举旗抗日、客死他乡。他们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尔尔。
这不禁令我浮想起工作伊始读的两本书。第一套书是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讲的是人生的奋斗最终归于平寂的故事;第二本书是大学同学黄安专程来探望我时赠予我并激励我的崔永元著的《不过如此》,写出了一位主持人奋斗多年的感悟。一代枭雄的人生,与一代名嘴的结论,不谋而同,这说明了什么?
人生在世,欲望不要太多。追求奋斗的时候,务必多积点德。尽人事,听天命,该奋斗奋斗,该追求追求,该隐忍隐忍,该放下放下,只要我们尽力了,真的不用想太多。好好地活着,平凡也不错。
崛起市井吃两道,长袖善舞洞人心!【2019-05-31】传奇人物“杜月笙”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1980年电视剧《上海滩》播出,这部剧捧红了周润发、赵雅芝等影星,尤其是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深入人心,几乎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
许文强的原型,其实就是上世纪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他代表着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有着民族大义的地痞流氓的生存状态。不仅仅许文强是杜月笙,同剧出场的丁力的原型也是杜月笙,只不过,许文强表现出的是杜月笙的爱国、会做人、足智多谋等好的一面,而丁力则表现出了杜月笙的狡诈、发迹史、外儒内狠等坏的一面。
“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最终成为上海滩最大的黑帮帮主。杜月笙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人都有两面,没有绝对的善恶。不同的阶段,强势的面也可能转变。哪一面更好,将决定人生的走向。
早期的杜月笙,草莽英雄闯上海,潜龙在渊等风来。杜月笙这条人中之龙等的“风”,就是黄金荣。没有黄及夫人的赏识,就没有杜的飞腾。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精于算计,打打杀杀,他用那双沾满鲜血的手,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江湖。飞黄腾达之后的杜月笙,开始从野蛮人变成文明人,想方设法笼络政要商贾、文人墨客、各派军阀、各界精英,逐渐进入上流社会。杜月笙的发迹似乎在印证:情商智商都决定不了一切,厚黑学才是乱世重要的法宝。
晚年的杜月笙经历过社会动荡的时局和爱国抗日的洗礼,已经可以称得上先生了。临终前,他命人将家中所有的别人打下的欠条焚毁,他说:“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散万贯家财求子孙多福,禅破天机的他慧眼如炬。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杜月笙的处世金句正是其行走一生的真实写照,亦是其屡创传奇的人生信条。知道者必好,做到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