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国学与传统文化

1、犯上作乱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11人  白痴老猫

先讲一个自己碰到的真实的段子:

时间是G20召开期间,地点是杭州西郊某个农村,人物是一个信奉基督的村民。

那天,此人在村口跟人吹牛:我跟你们说哪,我有个兄弟最近从美国来,到杭州来开会。

吹牛吧,你还有美国兄弟?

有啊!真的,说出来你们都认识,他叫奥巴马?

瞎说,美国总统怎么是你兄弟?扯得上吗?

他也信耶稣基督,我也信耶稣基督。所有信耶稣基督的都是兄弟姐妹。你说奥巴马是不是我们兄弟?

在家乡农村,对耶稣的信与不信,可谓泾谓分明。基督徒是溶入不了当地社会主流的。因为国人讲究个长幼尊卑,而基督徒则是没大没小的,都是上帝的儿女,同辈。

中国儒家讲天地君亲师,都是要尊敬的长辈。就拿师傅来说:按现代有些人的理念,老师与学生,一个是知识换金钱,一个是花钱学知识。但中国自古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师与父等同。

现代教学,师生是平等的。但在儒家看来,师徒有长幼尊卑之别。平等的师生相互敬重,不平等的师徒,师慈徒敬。

所以中国自古有拜师一说,一个拜字,道出了师徒关系的全部。现代政府,亦在尽力推行拜师之礼仪。

从师徒,往父子,往君臣推,上下有别。

从师生,往父子,往总统选民推,人格平等,如同兄弟姐妹。

儒家经典《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二节就有犯上作乱的说法,我们先看这一节的全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孝敬父母,却又犯上的,很少;不犯上(尊从上下秩序的)却要作乱的,没有……

短短的一段话,包含的信息量好大啊!细思恐极!

首先,孔夫子认定除了家庭有父子的长幼之别,整个社会是分上下的。而且,这个上下约等同于父子,是全方位的上下:权力、人格、尊卑等等。

其次,孔夫子认定这个上下,才是社会的根本,是我们要竭力去维护的。但凡稍微有一点对上不敬(犯上),这个行为等同于作乱。

第三,从孔夫子对周礼的推崇,还可以推断,这个分上下的社会,上与下是生而注定的,是可遗传的,是必须要遗传的。(可参看周礼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前段时间在家长们中很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关键是,我们有起跑线吗?在孔夫这里,肯定没有。孔夫子一直想固定这个上与下。上就是上,下就是下,没有起跑线。起跑线只是下面人的一厢情愿的梦想。

官二代、富二代。当今中国的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真的是非常推崇孔夫子的。推崇上下尊卑那一套,更推崇稳固上下那一套。

高额的遗产税,各种法律制度。让这一代因智力、机遇不同而造成各自不同的成就,最大限度地不往下一代遗传。最大限度地在制度上给新生众生划一根平等的起跑线。

在中国,在几千年注重家庭、家族、种姓的儒家中国。让一些已处于上位的法律制度的制订者、执行者,来划一根让自家小孩与大众小孩同一的起跑线。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奥巴马与杭州市郊的村民是兄弟,这只是个段子,是个笑话。我们继续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只希望走出家庭,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分上下。也希望真有这么一根平等的起跑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