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楚天风情拾梦园

我的《开心读书吧》鱼塘之六: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199人  陕州区王艳伟

2018年7月 22日      星期日

黎明醒来的晨读 ,已是多年的习惯 。今天早晨醒来 ,打开简书 ,读到蔡淑棉老师的一篇文章《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文附后) 。

我在文后评论区写到:

其实,语文课就该这样上:各种方式的读,读中去思考、去感悟……
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这样才能对语文产生兴趣。
可是,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很多语文课,着重分析、总结,没有了语文味儿……

蔡老师可能也在晨读?很快回复到:

你的话让我又想起儿子小时候,本来孩子特别喜欢读书,每次开学新书发下来以后,他就如饥似渴的先把语文书从头到尾先看一遍,然后感觉每篇文章都很美,非常的期待每节语文课,想知道老师怎么样把这种美给挖出来。然而每次一开始上课,他有一种感觉就是赶紧过去吧,开始下一课。估计是语文老师的分析把那种美给破坏了。

看到蔡老师的回复 ,我沉思良久 ,感触颇多 。

我的《开心读书吧》鱼塘之六: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

蔡老师描绘的孩子翻看语文书的情景 ,我非常熟悉 。因为从小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爱看书 ,四十年前的年代 ,课外书还是很少的 。每学期发下语文时 ,对我就是一个盛宴 。花上半天的时间 ,先把书一篇篇读上一遍 ,然后期待着老师的解读 ;还要借来邻居高年级哥姐的语文书 ,过上一番读书瘾 ……

那时的教育 ,好像没有现在这么严格 ?我的记忆里 ,老师从来没有带着我们去正儿八经地分析一段段、一句句;而是带着我们读呀读 ,读出一个个美好的情景 ……我爱上了语文 ,爱上了阅读 。以至于我三十年前来到学校 ,开始教师生涯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语文 。

这些年 ,我从事低年级段语文教学 。因为学生的年龄原因 ,我发现侃侃而谈的讲解 ,是没有预期的效果的 。反倒是朗朗地读、动手动脚地演 ,效果良好 。于是 ,我的语文课堂 ,以读代讲成了主旋律 。我范读 ,孩子们为我的声情并茂鼓掌;学生读 ,我不断引导多加鼓励 ,让他们也能从读中去感悟情感 ……读熟了 ,古诗拍出节奏诵读;儿童诗、课文 ,让他们站起来动动手脚来表演 。我的语文课堂就经常是欢腾的 ,孩子们兴趣盎然 ,程度再差的孩子 ,也会站起来大声朗读 ,展示自己 。他们爱上读书 ,爱上语文 ,我感觉自己就成功了 。

一年又一年 ,光阴荏苒 ,一茬茬的孩子送走了 ……

可是曾几何时 ,我们的语文课变味了 。先是课堂上读书声少了 ,老师讲的多了 ;后来新的教学模式推行 ,让学生学会学习 、合作交流 。老师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去课文里寻找答案 。学生也在动 ,感觉课堂失去了语文味儿 。这样的教学模式 ,我怎么也适应不了 ,我总想让学生去读 ,感觉没有朗朗书声的课堂 ,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 。于是 ,我曾经在新教学模式过关课中 ,两次不过关 ……

为了过关 ,在做过关课时 ,刻意的按照新教学模式打造课堂 ;过去了 ,我行我素 ,照样用更多的时间带着孩子去读书 。不加课、不拖课 ,期末让孩子用成绩说话 ,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教 !

这些年 ,不断听有老师感叹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写作业把语文作业放到最后 ,不爱上语文课了 ……我想 ,不是孩子怎么了 ,而是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追求分数、攀比成绩,改变了语文课堂。缺少朗读、没有欣赏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语文的美感,失去它独有的魅力……

今天读到蔡老师的《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这篇文章 ,我想说 ,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坚守对教育自己独有的执着……

真心希望 ,这样的课 ,可以是孩子们的常态课 。那样的话 ,怎么还会有孩子不爱上语文、不爱阅读?

我的《开心读书吧》鱼塘之六: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 !

附:蔡淑棉老师的《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早上,史春妍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直播时,我们正在讨论幼儿园教师招聘的问题,断断续续的听了一会儿她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片段,惊叹于知道朗读的细致,惊叹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中午那会有空了,就把这节课找出来,听重播。里边有一些非常精彩的内容,再次让我震惊。我们早已见怪不怪的种了一棵葫芦,和结了几个葫芦,在史老师的询问下,我才发现,这都可以成为问题?然后她借此来让学生指一指什么叫几个葫芦,什么叫一棵葫芦。
然后又问道葫芦的叶,花,藤,葫芦,有什么共同点,逐步引出,它们都有草字头,并且补充,叶字的繁体字葉也是有草字头的。又说因为葫芦它本身是一棵草本植物。多么自然的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然后又指导学生观察,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作者用到的那几个词:绿叶他用的是长满,小花他用的是开出,长葫芦他用的是挂了,并让孩子用手比划什么叫挂。多么的顺利成章,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并让学生学会了嵌词造句。
然后问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们说葫芦一个都得到。她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答,一个一个都落了。就是这个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来解释。知道孩子们能解释清楚了。
课上史老师很自如地渗透自言自语的言和语的分析,再次涉及到言的繁体字,上边上个舌字,应点我也受教了。
教学写生字前又播放了握笔姿势的小视频,口诀,非常的暖心,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让人觉得非常的顺利成章,轻松自然。
然后她在指导孩子们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指导的“我要的是葫芦,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有几个孩子读的太好了,听着他的声音都能看到他的表情。听的我都想举手上去读,感染力太强了。
记得好些年前,我们一个老领导在评课的时候指出,语文课上听不见读,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确实,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们一直在给孩子们分析课文,总结段意,中心思想,把语文课上成了阅读课,很少有读书的声音。这节课上的多好啊,让孩子们通过读,反复的读,老师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孩子们有感情的在读,通过读他们就把课文给理解了。这种课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把语文课上该孩子们掌握的内容,还有一些延伸的部分,很巧妙的教给了孩子,这是一节非常巧妙的一节课。
我是数学老师,都喜欢听这样的课,我想语文老师,收获应该会更大的吧。
让我们打破常规,琢磨出自己的风格,打造出有自己风格的课堂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