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柴静(一)
柴静,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2003年,她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记者,那一年,非典肆虐全国,人人自危,她以一个女记者的身份,不顾生命危险,多次出现在非典第一线。
2013年。她将自己在央视十几年来的工作历程写成了一本书《看见》,这本书刚一上市,就马上卖脱销了,一年里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了当年最畅销的书籍。被网友亲切的称为“当代林徽因”。
柴静,70后,自小起受到良好的教育。小时候的柴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
柴静13岁的时候,母亲送给她一台可以插卡的收录机。当她第一次听到电台主播百灵鸟一般的嗓音后,深深的迷上了听收音机,电台主播的声音让她仿佛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每天晚上睡觉前,柴静都会打开收录机,舒舒服服的听上一个小时的广播,睡觉前听广播的习惯她保持了6年,6年的坚持,让她深深的迷上了做电视主播,从她小时候起,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电台的广播主持人。
小时候的柴静很努力,在读书上边下得功夫很深,但成绩不好。16岁的柴静初中毕业后去长沙读了中专。
在长沙读书期间,柴静依然保持着每天听广播的好习惯,一天,她鼓足了勇气,给当时湖南经济电台的主持人写了一份求职信,想体验一下做电台主播的滋味,幸运的是她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柴静特地到学校的广播站录了一档节目,节目的名字叫《另一种声音》,她用自己甜甜的嗓音说了一段很煽情的话,录完后细心的配了一段音乐。
面试的时候,电台领导发现来应聘的人员竟然是学生,想着随便提几个问题打发走行了。但柴静没有放弃,她对前来面试她的领导说:“请您先看看我的录音带吧。”结果,领导听完了她录制的节目,十分满意,当场对柴静说:“你的这个节目现在就录,放在正式节目的最后半个小时”,就这样,柴静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在当地电台做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档节目《另一种声音》。
在她即将毕业的时候,母亲已经为她联系好了山西铁路办公室体面的工作,可是,对柴静来说,她!一点也不想要这样的工作,在她看来,回老家山西坐办公室,一旦真的坐下了,这一辈子也就到头了。
柴静不想回去,母亲又三番五次的写信来催,正在这个时候,长沙电视台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需要招聘几个节目主持人,柴静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很幸运,她顺利的通过了考核,最后留了下来。
母亲得知女儿要留在湖南电视台,做一个很少有人看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母亲被气坏了,好说歹说,柴静就是不为所动,最后,她放弃山西铁路局的工作,选择留在湖南广播电台做节目。自此,她开始了主持人的职业生涯。
刚到湖南电视台,柴静的工资少的可怜,一个月只有300块钱,房租每月就要180元,逢年过节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但是,她每天过得很开心,柴静天生是个乐天派,她相信,自己现在所经历的这些苦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过去的。
1998年,柴静去了中国传媒大学学习,读书期间,她去当地很出名的报刊社实习。
实习期间,她到中科院植物所做采访,采访的时候,她看到那些植物研究员们在三十几度的太阳下仍然辛勤工作的时候,感动又佩服,回到报社后,她写了一篇名为《棉田里的守望者》的采访类文章,但是没有受到杂志社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