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 那些年,那些记忆里最深的怀念
坐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一上午,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翻开日历才发现,今天已经是腊月初四了,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可是,我怎么没有快过年的感觉呢?
看着外面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我的思绪却渐渐飘向那个有着低矮房屋,崎岖道路的小村庄……
记得那时候,一进入腊月,整个村里就渐渐热闹起来。在外的家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今天在外打工的伯伯回来了,明天在外求学的姐姐也回来了,到处都洋溢着团圆的喜悦。一年辛苦在外的人们,这个时候才真正露出舒心的笑容,一颗漂泊的心也终于安定下来。而所有在外的委屈,艰难在这一刻也都化成了幸福。
一家人团圆了,就有心思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孩子们无疑是最开心的,因为接下来可以跟着大人们去赶年集啦。
赶年集是那个时候最丰富的活动了。一条长长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伴着人们的吆喝声、叫卖声,热闹无比。
种类繁多的蔬菜在寒冬里依然新鲜,水嫩。肉摊前,一块块肥美的肉被装进人们的篮子里。海鲜摊上,一条条大鲤鱼在浅浅的水池里活蹦乱跳。
不远处的衣服摊上,大人们拿着新衣服在孩子身上比量着,孩子们搓着红扑扑的小脸笑容灿烂,又有些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刻穿在身上。
在街道的另一边,已经是人挤人了,一眼望去,只能看到隐约的大红。你猜到这是什么了吗,对了,这就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了,烟花爆竹,过年谁家不得放个三、五挂。它可是过年的代表了。震耳欲聋的响声象征着人们来年的日子节节高升。炫丽的烟花映射着一家人的幸福。
买完鞭炮,再逛去对联摊前,挑上几幅喜欢的带回去。等到年30贴上,过年的氛围接着就出来了。
整个年集买下来,篮子里已经装的满满的了。带着收获的喜悦、幸福,人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了小年,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房屋,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小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灶王,俗称就是送灶王爷上天。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有俗语“二十三,糖瓜粘”就是用糖瓜把灶王爷嘴粘上,不让他向玉皇大帝说坏话。我们这大人们还要扎一个小马,给灶王爷当坐骑。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今天杀鸡,明天宰鱼,再蒸上一锅白白软软的大馒头,煮上一大锅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在厨房门口等着啃大骨头,用柴火大锅煮出来的骨头,即使没有放任何调料,却依旧香的不得了。
到年29这天,大人们早上就开始忙着炸年货了。都要从早炸到晚,炸上一整天。一大盆鲤鱼,带鱼,藕合,萝卜丸子,相继出锅,孩子们一天下来吃的满嘴流油。
终于到了除夕这天,早上吃完早饭,家人们就开始贴对联了,那个时候没有胶水没有胶带,就用面粉和些浆糊,小孩们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帮着端浆糊盒子和刷子。很快,门口,院子都处都呈现出红色,看着鲜艳又喜庆。下午妈妈和婶婶们要提前包晚上吃的水饺。
所有都准备好了,就等晚上的除夕夜了。
天色刚见黑,就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
我们一大家有10多口人聚在一起,一个屋里顿显拥挤,妈妈和婶婶们在忙着做年夜饭,爸爸和叔叔们在摆年供。这个年供也是我们这一大特色,供桌上最前面是一只蒸鸡,两边两个盘子里各有一条炸的大鲤鱼,后面两碗里是两块煮熟的猪肉,再往两边后面是水果。总之摆满了满满的一大桌。
饭菜陆续端上桌,年夜饭正式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大桌子周围,边看春节晚会边吃喝,说着,闹着,笑着,热闹非凡。吃到差不多了,叔叔要出去放烟花了,我们都挤在门口,眼睛不眨的盯着。璀璨的烟花盛开在天空中,也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吃完年夜饭,大人们凑好了牌局,小孩们在院子里蹦跳着放小鞭炮小烟花。村子里此起披伏的鞭炮声昭示着新的一年要到了。
明天就是初一了,我们可以穿着漂亮的衣服去拜年了,今天晚上估计会兴奋的睡不着了吧。
这是我记忆里的年,也是我记忆里最深的怀念。这里存着我最简单的快乐,还有我最眷恋的亲情。
如今,那些期盼穿新衣服的小孩都长大了,天南海北,各自为家;而那些身强力壮的大人们已头发花白,更有的已经不在了。那曾经拥挤的一屋子人再也不可能聚在一起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但是生命来来往往,太多事情在无常中就可能永远消逝,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无可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眼前。
时光流逝,愿你我都能铭记过去发生的,更能珍惜现在拥有的。
·END·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长按扫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