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二种禅法的关系问题
2018-01-10 本文已影响9人
流光闲客
止,观的实质是涅槃道,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但存在的不同在于修行的注重不同。
本文是与贤友万里青山行的谈论整理
贤友:你可以看黄柯贤友写的文章,一个帕奥系修葛印卡内观的体会。他讲到的跟《阿毗达摩》里一样
文章截图因由
在看了文章之后,我得知有葛印卡内观,宣隆禅法,马哈希禅法,我觉得可能还有某某禅法,这之间到底啥关系?有什么不同呢?
流光闲客:为什么这么多禅法??都是大念处经提到的吗?他们和释迦牟尼的关系如何呢?
贤友:是的,方法虽多,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要通过十六观智而后成为圣者。
流光闲客:都是禅修,只是注重点不同所以分门别类?
贤友:是的,可以说前期的方法不同,往后成为圣者必须通过观禅(内观)的十六观智。
佛陀在世时,就已经有禅定(止禅)了,但是没有观禅(内观)。
佛陀只是借鉴外道的禅定来达到修观的目的,所以,修观是佛教跟外道不同的。
但是对于修习禅定,方法很多。
止禅跟观禅又叫止观,合称四念处——佛法的核心。
流光闲客:原来如此,这样就懂了
贤友:帕奥系禅法是先修禅定,有禅那后然后修观禅(内观)。而葛印卡内观禅法,是不要求禅那做基础的,直接修习观禅,这种禅法又叫纯观禅法,马哈希禅法也是纯观禅法。
贤友:有禅那跟无禅那修观的结果是,有禅那可以很清楚的辨别色法跟名法,而无禅那就不能辨别了,只能观察到生灭,生灭的现象。
但是修观到一定程度时,定力也是随着加强的,当禅修者,观察快速生灭生灭的现象时,以旁观者的角色观察深入时,会看到没有生灭的现象,那时就已经看到涅槃了!而且没有生灭时的心就是道心了,道心一升起就基本上是圣者了!
我这个人,脑瓜子比较笨,不搞清楚,我还会是一头雾水。于是,我用语句梳理了一遍。
流光闲客:观和止的关系
在释迦牟尼之前,在过去佛灭后,观禅失去,由于释迦牟尼的觉悟后,而使得系统的阿毗达摩,究竟名色法的确定。而使得观禅在释迦牟尼时代重新被发现。
原本是止观两个并行的,目的是证涅槃。后来没有觉悟者,没有了阿毗达摩,所以没有观,只有止。
这样子理解可以?
贤友:是的,完全正确。
佛陀在世时就是发现了内观(观禅),这个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被发现,诸佛也是一样。
注意,南传的诸佛不是北传的无量诸佛,南传并不承认观智中不存在的,用弦论,量子物理,平行宇宙解释并肯定未知存在。这永远在假设!
南传的诸佛,是指,比释迦牟尼先成道的二十八位佛陀,并不承认过去一千佛。
流光闲客:这样对于各种禅法,止观的关系就明朗,统一了
在这里,又再次重新梳理了一遍,关系问题
流光闲客:止,观是并行的,都是证果必须,是两条可以转换的路。但观代表论藏的系统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是优于止。但止的实质也是达到观察究竟名色法,最终到阿毗达摩的系统认知。但由于没有阿毗达摩,止只能是止,无法做到观。
没有阿毗达摩这地图,只有止,由于阿毗达摩的涅槃最终的明确完善。止又优于止,所以称作观,因为,它在按明确的地图走。但论藏完备的正法时代,止和观的差别不大,只是注重点不同。如果没有论藏的地藏,观,就不存在的。因为,没有地图。它就不具备这个高度去观。但实质和差别从这里明了。
然后贤友午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