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

找到“Why”与“黄金均衡” ——黄金思维圈的应用

2020-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模型思维
作者:李翔

黄金圈法则揭示了伟大的领袖是如何激励和影响人们的行为的。运用这个法则,无论个人、组织还是企业,都将获得别人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具体运用黄金圈法则呢?在运用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 如何找到Why

很多人学习了黄金思维圈,但是用不好,其核心是找不到真正的Why。对于Why的寻找,我个人提供以下几种路径作为参考来启发我们的寻找之路:

1、 阳明心学说“心即理”,一切都要追随那个无善无恶的本心,找到了本心,就找到了那个Why;

2、 稻盛和夫先生说,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要贯彻“敬天爱人”,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获得我们Why的启示;

3、 第一性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回归到本源来思考问题,也就找到了那个Why;

4、 模型思维,通过跨学科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构建自己的人生模型,从而获得Why;

就像查理·芒格所倡导的,只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把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作为基石模型,建立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和普世智慧。

所以,寻找Why是本心的问题、是本源的问题、是信念的问题、是认知世界的问题;只有从本心、本源出发,才能得出更正确、更强大的Why。

在如何找到Why这个要点中,我们一定要理解Why不是凭空来的,Why是通过验证来得到和确实的。

正如阳明心学中提到的要“事上练”、要“格物致知”;

第一性原理中提到的要“找到逻辑奇点,验证、反馈、指导”;

模型思维中提到的要“构建科学思维,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三重心智模型、伪证思维等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和验证。”只有经过实践验证过的Why才是真实可靠的Why!

二、 发现你的Why的具体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主或创业者,清楚知道自己的Why,能够获得你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同时,要大声的把你的Why说出来,这样才能感召更多的人加入、感召更多的客户。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员工,知道自己的Why就可以重新唤醒你的激情,将你与自己公司的Why联系起来。同时,也找到你生活的意义和快乐的源泉。即使有一天你离职了,那么清楚了解自己的Why将成为你宝贵的工具,可以帮助你选择下一份工作和事业。

如果你是组织内部某个团队或部门的成员,详细阐述这个团队的Why,也就是这个团队对该组织独一无二的贡献,可以产生非凡的影响力。它将诠释你们部门的独特价值和个性文化。它也是你们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想要找到整个组织的Why,这个Why的来源是以下两者之一:第一,创始人的Why;第二,组织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

找到Why的具体方法包含以下三步:

步骤1:收集故事,分享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Why,它所表达的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究其核心,Why是关于起源的故事,要找到我们的Why,就必须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也就是那些决定性的时刻收集起来,仔细研究,找到其中的关联。

对团队来说,Why也来自于过去,要么是公司的创立史,要么是团队成员共享的特殊故事,这些故事透露了让他们身为该团队一员而自豪的原因。

关于故事的来源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回忆起故事。

1、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队,都可以仔细回忆人生经历中、团队成长中,最高峰的时刻和最低谷的时刻,把这些故事清晰的讲述出来;

2、采用回忆提示,问自己或团队“人生/团队成长中,最快乐的一天经历了什么?”“对你/团队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是什么让你/团队成为现在的样子?”“你的人生/团队经历中的关键时刻是什么时候?是什么让你/你们开始与以前不一样了。”“有哪件事情让你/你们倍感自豪?”......

记忆越具体越好。无论你是个人还是团队,都要像拧海绵一样,从记忆中挤压出那些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故事。并且尽可能多的细节,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找到主题,而非留于表面。

步骤2:记录主题,发现主题

找到Why的下一步是发现主题,也就是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想法、词语和感受。当你在自己与过去之间重新建立联系,细细梳理自己的故事,并分享它们时,重要的主题就会开始浮现。这些主题是关于你或你团队的深刻见解,是你之前可能从未曾表达过的。其中的一两个主题将会散发出比其他主题更为耀眼的光芒。你会情不自禁地指着它们:“那就是我,我就是那样的人。”或者是“那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那样的团队”。这些主题就是你“为什么声明”的基石。

在分享故事的时候,无论出现多少个主题,都应该记录下来;有些多次出现的主题需要标注出来。我们可能会发现8个、10个甚至更多的主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想法必须至少同时出现在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中,才可以成为主题。

步骤3:草拟声明,完善声明

找到那两个特别耀眼的主题,你就可以开始尝试草拟自己的为什么声明,要努力让自己的声明:简单清楚、可操作、重点关注你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用让你自己有共鸣的且肯定的语言来表达。

为什么声明的模板是:我要              这样一来                    。前一个空白处填写你的贡献,后一个空白处填写产生的影响。为什么声明是终生的,同时关系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你围绕着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你设想要带来的影响一致。

西蒙·斯涅克的为什么声明就是:我要激励人们做能激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才能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而每一个成功的人、每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属于的自己的、经过检验的为什么声明,它是关乎于你的贡献和你的影响的!

三、 “Why—How—What”的均衡

“为什么”只是个信念,“怎么做”是我们为了履行信念而做出的举动,而“做什么”是这些举动的结果,要保持一致。三者形成均衡,黄金思维圈才会发挥效用。我们可以理解成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做你所想的、想你所做的。

在这里,我举个反面的例子:锤子手机!

从罗永浩怒砸“西门子冰箱”开始,老罗就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到老罗做锤子手机,喊出的口号是:“漂亮、细节规划、人性化的功用”。

老罗自称愤青,也称将科技与人文融合是他的梦想。到这里,老罗的Why都没有问题,但是老罗的问题出在了How和What上,更准确的说是Why-How-What三者之间不均衡,How的准则/标准没有按照Why来制定,自然产生了不同于Why的What,最终用户拿到手的锤子手机和Why中的“锤子手机”不是同一个手机,大批的追随者远去;这是老罗的失败!如今,老罗在一个“相声演员”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均衡的重要性!

在保持均衡中,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均衡?”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两条:

1、依据Why来制定How,用How去指导产出What;根据理念/使命来制定具体实施的准则/规范/标准,依据准则/规范/标准来监督结果/现象/产品的产出过程。

2、保持时刻反省:反省三者是否保持一致;反省准则是否准确和合适。失败的大企业往往要么是忘了Why;要么是How偏离了Why或不合时宜了!

宽松的购物环境折射出宜家的企业文化——人性化、简单、方便、自给自足。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宜家精神,是依据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

宜家起源于瑞典的一个贫瘠且岩石遍布的农业区,那里的农民必须要能物尽其用。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就是出身和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宜家从一开始就要学习物尽其用。在英格瓦•坎普拉德二十几岁的时候,他就经常参观锯木厂,观察最常见的边料是什么形状的,并思考可以拿这些废料做出什么东西用来贩卖。

当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他站在北京的一座露天美食广场里,看着一排排光秃秃的鸡,问自己那些鸡毛去哪了——最后他把这些废弃不用的原料,用来作为廉价被褥的填充物。他不断告诉员工,制作便宜且耐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挑战。而这正是宜家不断寻求的挑战,设计值得拥有的良好的居家用品,以改变普罗大众生活的目标。(是不是和“为什么”声明相似)这也是宜家企业文化的真正精髓。

宜家招聘设计师在面谈时,桌上会放有宜家的咖啡杯和茶匙。宜家会要求设计师看着这两样东西,并讨论他们所注意到的事。

例如:他们是否发现杯子下方有四道沟纹,而这些沟纹能方便叠起杯子,也使得在包装时能节省空间?他们是否对茶匙的设计感兴趣?匙柄并不坚硬,是由两根分开的细长的柄所构成,在使用较少塑料材料的同时还能减少热的传导。他们是否本来就喜欢利用创意来节省材料和运输成本,并设计出好用且美观的产品?

被雇用后,公司就会向你介绍企业目标以及相关的背景故事。每人在就职时以及往后的每一年,都要参加一周的“宜家文化”故事培训。以便深入了解宜家的文化和Why,以及提供自己的故事和Why。

在宜家家居公司历任过创意总监、全球营销及商品开发策略规划的海伊曾接到一项任务:制作一款美观耐用且能够获利的桌子,但只能卖5欧元。海伊刚接手时的反应是:“天啊!怎么可能用两杯拿铁的钱做出一张桌子,还要获利,而且耐用?”

接下来,海伊便进行了各种探索,在公司内部找寻解决经验、在竞争对手身上找答案、跨领域的寻找方法、向各大院校的探询方案。最终,他们找到了制造门的厂商,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将一扇门切割成两半后做成5欧元的桌子。这款桌子不但让他们以破天荒的价格打开了市场,同时满足了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便是宜家的故事,宜家的Why来自于它的创始人的Why,而创始人的Why是在他多年的人生中经历过实践和检验的;宜家很好的继承了创始人的Why,并大声的将这个Why传播出来;同时,宜家制定了贯穿于Why的How,无论是人力、还是设计等方方面面;最终产出了符合Why的What,才有了现在的宜家!

黄金圈的思维顺序是从Why到How再到What,三者均衡,方能永恒。Why是理念和精神,How是贯彻Why的标准或准则,What是附着精神的产品或服务,没有Why的产品没有灵魂,没有What的Why缺少支撑,优秀的组织都有一种力量,都有一种精神,这就是意义,这就是灵魂。

发现Why,传播Why,践行Why,用Why去感召,用How去贯行,用What去连接,才能精神永存,产品永新。

参考资料:

《从“为什么”开始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 

作者:【英】西蒙.斯涅克

《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

作者:西蒙.斯涅克、戴维.米德、彼得.多克尔

《逆向创新:如何将限制转化为优势》

作者:【美】亚当.摩根、【美】马克.巴登

《深度思维——像芒格一样思考》

作者:范国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