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禀赋效应丨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2279/fc9bd87f7b5ea451.jpeg)
一辆二手车的报价
老路的MBA课程有一半是在美国读的,那时候班里有个中国同学叫Jerry。Jerry毕业回国之前,要把他在美国的车卖掉。原价3万多美金的车,二手车网站建议卖1万6千美金,Jerry非常不情愿,他觉得这车只开了一年,跑了很少的里程,也没发生任何事故,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怎么这么快就掉了一半的价钱?于是他坚持报价2万5千美金,觉得怎么样也能卖得出去。
结果,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基本上无人问津。到最后实在来不及了,Jerry以1万美金的跳楼价草草处理掉爱车,之后经常跟我提起,说自己亏大了。我只好安慰这位兄弟:“我租的十一手奥拓,都开了这么久,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但其实我想说,我的这个同学,分明是忽略了自己心里的“禀赋效应”。
所有权带来的高估
什么是禀赋效应?它是说,同样一种商品,一旦拥有它,人们就会高估这个商品的价值。有一个成语特别拗口,叫“敝帚自珍”。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家的破扫帚,对别人来说不值一文,自己却要当个宝贝。别看道理这么简单,放到谁身上都难以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有行为经济学家做过实验,让两组人为同一款杯子标价。对第一组人,是先把杯子送给他们,然后问他们愿意开价多少卖掉这个杯子;而对于第二组人,则是直接问他们愿意花多少钱去买这个杯子。令人诧异的是,同样一个杯子,作为卖家给出的价格,是作为买家所给出价格的两倍之高。这个存在显著差异的结果,后来被各国的研究者反复验证,屡试不爽。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还是自己的好”。全天下的妈,都喜欢晒娃,只因为这个娃,是自己亲自“加工生产”的。但是老路要在这里提醒你,朋友圈晒娃要谨慎。比如我有个朋友,天天晒娃,娃吃了、娃睡了、娃哭了、娃闹了,一天晒“八百遍”,我只能无奈地把她屏蔽了,毕竟那也不是我的娃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2279/851296e058c1f6eb.jpeg)
一句话理解禀赋效应
孩子是自己生的好,东西是自己做的好。
在运用禀赋效应时,你可以:第一、提供免费试用;第二、兜售亲身参与;第三、夸赞他人拥有。
1.提供免费试用。净化器商家给老人家免费装了一台自来水净化器,可以免费试用三个月,三个月后如果觉得用处不大可以无条件退回。其实老人平时已经习惯了烧水喝根本就没想买净化器,不过一想既然免费装一个也无所谓。三个月后商家回来说要收回设备,但老人早已习惯了一拧水龙头就可以喝水的方便,不等商家开口就主动掏钱买下了一整套,还安利给了好几个邻居。免费试用是商家让渡给消费者的虚拟所有权,借助人们的禀赋效应卖起东西来自然也轻松很多。
2.兜售亲身参与。有些时候消费者被邀请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会很容易地把商品视如己出。最擅长玩这个套路的品牌当属宜家,宜家买回的半成品家具还要花好几个小时自己组装,虽然麻烦但是还是会对亲手组装的家具会青睐有加,因为这份附着在商品之上的体验,人们对商品的评价和再度购买的意愿都会有所提升。商业领域正出现越来越多的DIY经济,如珠宝领域的潘多拉正享受着这种营销策略带来的巨大红利。
3.夸赞他人拥有。跟朋友逛街,刷完卡买完衣服后问你好看吗?记住!一定要回答:好看!在没买之前问你好看吗,你可以知无不言随便给建议,但如果已经买了,这个时候的回答只能是好看。已经买了的东西谁会希望听到说不好呢?不懂得禀赋效应是为人处世的大忌。
总结
1.一句话记住禀赋效应:孩子是自己生的好,东西是自己做的好。
2.在运用禀赋效应时,你可以:提供免费试用,兜售亲身参与,夸赞他人拥有。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人或者哪些东西,是因为禀赋效应,而不舍得放弃或者过高估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