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听书笔记:四足机器人怎样突破商业困境

2022-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幸运星小燕子

王煜全,欢迎来到《全球科技产业报告》,和我一起看懂新科技。

这一讲先来看四足机器人。为什么先说它呢?因为最近我刚看了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的最新一代产品的亮相视频。这个产品就是四足机器人,叫Spot机器狗。我在文稿里给你放了张图,有时间你可以看看:

视频里,这条机器狗能巡逻工厂,能读取仪表数字,它身上的摄像头从两对增加到了五对,传输的图像,也从前一代的黑白变成了现在的彩色。除了工作,它还能伴随音乐跟人类跳舞。

这个视频看起来很酷炫,极具未来感,我猜类似的视频,你以前也看到过。波士顿动力公司特别喜欢给它的产品拍这种宣传视频,几乎每次都能引发很多关注,有一条在YouTube上播放量甚至高达1.5亿次。

他们每次拍得都很好玩儿,网友也喜欢转发分享。但你有没有想过,波士顿动力为什么这么喜欢给产品拍视频?当然,展示技术升级是一方面,他们的机器狗,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叠加的能力越来越强,能干的事儿越来越多。好像营销得很热闹,不过我倒觉得,这些视频所反映的,恰恰是Spot的商业化困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拿数据说话。2020年,波士顿动力原以为以7.5万美金的单价,能卖1000台Spot,但到了10月底,只收到260份订单,还不及计划的三分之一。这之后的销售数据就没有了,估计依然不及预期,否则他们早就公布了。

最近两年,我们也没看到波士顿动力有什么新的商业化突破。前段时间我跟他们公司的管理层聊天,谈起产品销量,他们说Spot现在每年出货量能有几十台。这对一家估值11亿美元的公司来说,实在太少了。

你要知道,波士顿动力公司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已经有30年研发历史了,他们技术最领先,底蕴最深厚,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但连老大的销售数据都这么严峻了,可以想见,其他入局企业也不好过。

就拿国内企业来说,腾讯、小米、宇树科技、蔚蓝科技都在做四足机器人,看上去也很热闹:有的上了春晚,跟明星同台表演;有的叫来一大堆媒体,当众让机器狗表演走梅花桩,但是商业化都没什么水花。小米推出的四足机器人“铁蛋”,第一批生产了1000台,不过却是赔本赚吆喝,将近5万的成本,只卖9999元,但即便这样,也没见他们在商业化上有什么进展。

好,今天这一讲内容,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以波士顿动力公司为代表的四足机器人企业,究竟该怎么突破商业化困境。在这一讲最后,我也会把我的想法跟你分享一下。

总体来说,要想解决新科技的商业化难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市场需求。无非是两类,一类是To C,一类是To B。

先说To C。从前面的描述中,你也发现了,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四足机器人,走的都是To C路线。怎么To C呢?其实就是替代宠物,比如德鲁动力的四足机器人,主打高端家庭陪伴,能陪用户晨跑、散步、出行、逛街,还能下载教育类APP和孩子互动学习;再比如,小米的“铁蛋”,有不少仿生功能,它可以听从指令、识别主人,甚至自动跟随主人运动。

不过,我们前面也说过了,这些主打C端的产品,并没有实现什么大的销售。为什么呢?原因也简单,从宠物陪伴的角度,其实它没有小猫小狗亲近人,并且,将近一万的售价也非常昂贵,从使用效果和成本上,都不如买一只真的宠物。更别说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售价达到7.5万美金,这条路就更走不通了。

波士顿动力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它的商业化一开始就瞄准了To B路线。

它是怎么做的To B路线呢?最开始,波士顿动力和美国军方合作,这样就能把机器人用在未来战场上。2005年,美国军方和波士顿动力合作研发了四足机器人Big Dog。按理说,这种机器人适合上战场,它能解读语言和视觉命令,也能适应复杂路况。但是,当时Big Dog的动力来源是汽油发动机,工作时总有噪音。美国军方就觉得Big Dog太吵了,不适合上战场,所以,这个合作失败了。

后来,波士顿动力也想过和纽约的警察局合作。警察局买Spot干嘛呢?巡逻用,也就是让Spot当协警。理论上讲,这个方案非常好。比如说,让Spot去纽约城里的中央公园巡逻。中央公园特别大,而且公园连着路,没有门,这就意味着公园里半夜也可能出现抢劫、事故之类的警情,但人不可能一天24小时在那儿巡逻。

这种情况下,让Spot去巡逻就是个好主意。它不能阻止抢劫,但能报警、拍照,还能全程录像,保留资料。但这个项目还是没进行下去。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人觉得,Spot巡逻涉及隐私问题。打个比方,我晚上在中央公园谈恋爱,但Spot凑过来又拍照又鸣警笛,这就属于侵犯隐私了。

你看,在To B这条路上,波士顿动力和军方、政府的合作都没推下去,可见给四足机器人找需求这事儿并不简单。除了军事这种特殊用途和警察局这种公共服务岗位,看起来还是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找一个量级销售市场更靠谱。

所以,现在波士顿动力的尝试是,把Spot当成一个功能搭载平台,比如给Spot身上安装热感摄像机、3D激光雷达和人工智能,它就能识别工业园区内存不存在高温、火灾隐患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还能发送警报。

这种方案或许可行。不过我觉得,给Spot找需求,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自己广泛实验。

2020年,我们和波士顿动力的市场总监谈过这个事,当时我们想帮Spot做一个征集,问问大家,你觉得Spot到底能干嘛?征集完之后,我们让专家筛选,然后拿着筛选出来的需求,让Spot去实现一下。

那回征集到的需求五花八门,有让Spot当高尔夫球童的,有让它做垃圾分拣工、园艺师的,这中间,有个需求还挺靠谱的。

这个需求就是说,让Spot替代海滩送货员,去海滩卖饮料。为什么说这个需求好?很简单,因为海滩沙子软,轮式机器人或履带式机器人到那儿走不动,如果倒在海滩,更是起不来了。这时候,Spot就派上用场了,它移动敏捷,平衡能力也很强。

但是,很遗憾,这个项目就要启动了,疫情来了,所以就都停了。不管怎么样,给Spot找需求是个有意思的事,我很期待这件事未来能继续。

在这里,我补充一下给机器人找需求时可以参考的维度,一般来说,维度有两个,一是让机器人发挥长处,比如让Spot当海滩送货员就发挥了它运动方面的优势。

但是,光发挥长处不够,你还得考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得足够大才行。

假设让Spot替代宇航员,宇航员才多少人?肯定构不成大市场。但是海滩送货员就不一样了。美国人喜欢度假,经常在海滩晒太阳,大大小小的海滩很多,海滩送货员肯定少不了。所以,让Spot替代海滩送货员是个大市场。

在这里,我们是从“职业替代”的角度出发,判断市场大小的,其实,判断市场大小还有个角度,就是“职业增强”。打个比方,原本开三台卡车需要三个人,但是,一个人也可以开三台时,就做到“职业增强”了。特斯拉Semi卡车自动驾驶就是做这个事儿的,它让三台卡车列队,只有第一台里有司机。中国的卡车司机大约有3000万,这显然是个大市场。

讲到这里,我来总结下,给机器人找需求,得同时满足两个维度,既得让它发挥长处,也得让它能对接到足够大的市场。这两个维度不分轻重。另外,我们判断一个需求有多大市场时,可以通过判断它替代了多少人、增强了多少人来预估。

你可能一直想问,四足机器人的产业化时点在什么时候?我能告诉你的是,现在还不好判断。

可能得过很长时间,但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比如说二维码技术,2008年在国内就成熟了,但它真正爆发是在2013年,找到了微信支付这个巨大的应用场景,它的产业化之路才正式打开。

这里面,有漫长的等待,也有突如其来的时机。这就是科技产业激荡人心的地方。所以,四足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