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叶梧桐,律变新秋

2021-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岁时札记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今日14时54分,立秋。

木叶动秋声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秋,夏秋之交,物于此而揫敛也,万物从繁茂悄然走向成熟。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了盛大的立秋祭祀活动。《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太史令奏报立秋将至,天子提前斋戒,等到立秋这一天,率领百官到郊外迎秋,并举行仪式祭祀白帝少昊。

官方迎秋礼俗世代延续且不断革新,借“神”宣传教化、巩固统治的作用逐渐弱化,仪式上更多了些人文趣味。在宋代,立秋之日,太史官提前把肩负报秋使命的梧桐搬进举办庆典的大殿上,等到“立秋”的时辰一到,便高声报奏“秋来了”,殿中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而先于宫中的报秋声,市井街巷里的秋天已经抢先一步来了。《梦梁录》记载:“立秋日……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 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楸叶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以检验胖瘦。彼时,普通百姓防暑条件有限,难消苦热,到了夏天胃口不好,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会有所减少,等秋风再起,天气凉了,食欲也变好了,自然应该多吃些肉食来补偿一夏的亏虚,此谓之贴秋膘。贴秋膘,一慰炎夏之苦,二贺金秋将至。为了吃东西,我们真的什么清新脱俗理由都想得出啊。

立秋 贴秋膘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现代的医学观点认为,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但大鱼大肉并不利于养生。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与需要“贴秋膘”的古人相比,已是营养过剩,且立秋天气尚热,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人体内的水分经过整个夏季也大量散逸或消耗,秋风渐起之后,容易产生因干燥引起的口、鼻、皮肤等部位不同程度的不适,即“温燥”。

根据“燥则润之”的理念,立秋时节,宜食银耳、百合、秋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贴秋膘”已不再作为某一节令里的“饮食指导”,它是历史文化里有趣的民俗事象,是我们表达对生活之热爱的传统仪式。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立秋三候,让离自然近的人,一点点感受从夏循序入秋的过程,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只觉得夏日格外漫长。

暗入蝉鸣树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泥丛林里看不出物候变迁,就把温度当作辨识季节的标准。一般来说,只有等到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22℃以下,秋天才算真的来了。按照这个标准,即便是北方,距离真正的秋天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加上今年长达四十天的“三伏天”,所以“立秋”时节,我们大多数人还在汗流浃背地与“秋老虎”鏖战。因此,无论是面对秋燥还是秋老虎,都需要新鲜的水浸润身心,静待入秋。

自然馈赠,润泽新秋 | 好鲜鸭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从夏天的喧闹热烈慢慢走进秋日的沉静内敛,一个“立秋”,一前一后的天地风物即已不同。

不如就从今日开始,依循自然时序,尊重生命节律,在四季的每个节点,在人生的每个时刻,怀着一颗热爱的心,妥帖地照顾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