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梅煮酒国学论坛中国传统文化

《弟子规》第二十一课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38人  学会学夫子国学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学会学夫子学堂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类,我们都应该去爱戴他们,大家都是生在同一片天下,长在同一块地上的。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得到过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关心,大家互相帮助才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作为一个个体你如果不想去帮助他人的话,其他人也像你这么想,人人都不去帮助他人,那么人在社会中就会生活的很难、很累,这个社会就无法进步,帮助他人是一个境界问题,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很多人都会想,如果我不用去帮助别人,别人都来帮助我那该多好啊!这种想法本身也是来源于社会,一般情况下很多的帮助都是单方面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帮助别人自己得不到回报,还不如去溜须那些能够帮到自己的人。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子回答他:“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鲁国孟孙一次带随从进山打猎,秦西巴跟随。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了。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接见这些人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这就是《释鹿得人》的故事,孟孙请秦西巴回来主要是看上了他的爱心,这样的人才让人信得过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古代圣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着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春秋时期宴婴个子很矮,但是很有才学,人们都叫他“晏子”,齐王派晏子前往楚国商量事情。可是当晏子来到楚国时,楚王命人把城门关上,另开一个小门让晏子进入。晏子想了想,觉得楚王这样的做法对他和齐国都是一种羞辱,所以他对楚国的人说:“这是狗洞,如果我出访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王听后很生气,但是没办法,只能命人把城门打开让晏子进去。楚王见到晏子后,说:“齐国难道没有别人了吗?派了你这么个小矮人来我楚国。”晏子听后,没有生气,而是有条理地说道:“我们齐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虽然楚王总想羞辱一下晏子,但晏子每次总能很巧妙地进行还击,证实了自己的存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