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书,记录美好生活集千万有趣灵魂

23岁女生心脏停跳3天奇迹治愈:上瘾性行为,正在慢慢掏空你

2020-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读君

01

最近有个热搜,让很多人心惊胆战。

6月9日晚,西安一个23岁的女生,突然神志不清,被紧急送往医院。

到医院后,发现女孩血压为零,且伴随恶性心律失常。

在心跳停跳前,医护人员为其装上ECMO,24小时不离身照顾。

就这样,在心脏连续停跳3天后,女孩才恢复了自主心跳。

医护人员说:她是心脏停跳三天还能活下来的第一例。如果ECMO晚装半个小时,患者就已经去世了。

心脏停跳了3天,还能被治愈,的确堪称奇迹。

可平时身体健康的年轻姑娘,为什么会突然爆发这么严重的病呢?

据医生介绍,女孩是一位朝九晚五上班的上班族,平常生活挺规律。

但她有个坏习惯,基本每天晚上都会熬夜玩手机,凌晨一两点、两三点入睡是常事,因此导致免疫力下降。

前阵子女孩感冒后没注意,最后导致心肌炎爆发,在生死边缘徘徊。

事件上热搜后,一条点赞近3万的评论说:

看到新闻的时候:不熬夜了不熬夜了,以后再也不熬夜了;

看完第二天:继续熬夜......

生动形象的描述,无疑是大部分习惯熬夜的人的真实写照。

多少人明知熬夜玩手机有害无益,但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一次又一次地熬到深夜。

熬夜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比熬夜更可怕的是,这类“上瘾性”的行为,会慢慢掏空一个人。

02

《赢回专注力》一书提到,我们正在面临一种新型的成瘾症:网络成瘾。

什么是“瘾”?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由于中枢神经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

生活中,很多人玩手机,也未必是觉得手机有多好玩,更多的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瘾”:

在办公室,手机永远与你视线平齐;

在公交、地铁里,一直点亮在你的掌心;

在餐桌上,和你的碗筷相依偎;

甚至在床头柜上伴你入眠......

更可怕的是,哪怕仅仅是待在网络上的感觉,都可以让人上瘾。

就像很多人所说:我不是有多喜欢玩手机,我只是需要这种上网所带来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于是,越来越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世界变成了一个“人间仙境”。

可这个仙境,正在日复一日,慢慢摧毁我们的真实生活。

去年底,厦门一位大二女生,突然出现右眼暴盲,只剩下光感。

而在此之前,她已经连续两个月熬夜抱着手机聊微信。

医生表示,长期过度用眼,让她视力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到几乎失明。

在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后,女生才逐步恢复了视力。

今年6月,青岛程先生常年在外工作,家里钱财主要是妻子保管。

可没想到,妻子沉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

等到孩子读书要交各种费用,程先生才发现妻子不仅花光了家中50万积蓄,还欠下了10多万债务。

就此,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微软的前高管Linda Stone发现,人们对所有事物的关注都是“持续的部分注意力”。

我们永远在搜索寻找着,寻找下一个兴奋点。

在网络世界,我们在期待下面会出现的东西,就像赌徒等着看骰子的点数一样。

是啊,手指轻轻一划,无数的信息就自动出现,每一个15秒都可能会给你惊喜。

这样的成瘾本身,会给人带来一种现实生活里不常获得的,愉悦精神状态。

所以,你与网络接触的越多,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和事更让你心烦意乱了。

于是,你越来越喜欢躲进网络里,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03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高票回答是这样的:

“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

说到底,为什么我们容易对网络上瘾?正是因为网络是最容易带来短期快感的东西。

Facebook 前高管,肖恩•帕克曾承认:

脸书的工程师利用了“人的心理弱点”,每当有人给你的照片点赞或者评论时,你就获得了一次“多巴胺的冲击”,从而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在这样的网络世界,我们时时刻刻都得到刺激,大脑不断产生多巴胺,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所以沉迷垃圾快乐,对网络上瘾是件极为容易的事。

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曾在底层“卧底”8年。

她发现越是处于底层的人,越是会用一种消耗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肥皂剧、毒品、电子游戏。

越是处于高层次的人,越是会用一种补充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跑步、阅读、学习。

这一发现,其实跟精读君终身成长词典中提到的奶头乐理论异曲同工。

当年,为了缓解社会上20%的精英,和80%的底层人士之间的矛盾冲突。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短暂的娱乐快感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独立思考能力。

短视频、明星八卦、综艺、肥皂剧......

 一旦你开始沉迷于这些垃圾娱乐,你就离蹉跎不远了。

04

手机不在身边,就感到焦躁不安;

压力大的时候,总会躲到网络世界里;

明明不想,但总会不知不觉就在网上浪费很长时间;

......

如果你也有以上问题,说明你正在“网络成瘾”的边缘疯狂试探。

3个方法,给渴望戒掉垃圾快乐,找回生活掌控感的你。

①管理使用时间

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玩手机的时间估算过于粗略,而且在数字上严重低估了自己。

不妨下一个屏幕时间管理APP,准确记录你每天在电子产品上花的时间。

之后再基于此数据,找找看可以从哪里下手开始减量。

如果怕自控力不足,还可以搞一个时间管理的app,设置使用限制时长,到点就禁用。

列个无聊清单

很多人玩手机的原因,都是因为觉得无聊,没事可做,把电子产品当成奶嘴儿。

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就很有必要列一个“无聊的时候可以做什么”的清单。

只要不是上网就可以,比如和很久没联系的朋友通个电话、读几页感兴趣的纸质书、出门散散步.....

③多点人际连接

《新周刊》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人最缺的就是快乐,在中流砥柱的80后中,感到快乐的人只有0.91%。

这其中固然有生活压力的问题,但其实也和沉迷“垃圾快乐”有关。

因为长期处于即时性快感中,你的快乐阈值会变高,就再也没法忍受延迟满足,也就难获得深层次的快乐。

社会科学调查的结论一致认为,人在有朋友、家人或任何人为伴时最快乐。

所以啊,真的有必要增加面对面沟通,虽然这耗费时间且更麻烦,但面对面沟通带来的深层感触,是电子产品无可比拟的。

俞敏洪在一次直播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天天沉浸在视频和微信中,只会产生两种结果。

一是信息变得很混杂,对于自己的认知提升没有任何好处;另一方面是让自己心情变得浮躁,力下降。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能沉浸在短视频的快感中,缩短那方面的时间,保持深度学习的习惯。”

垃圾快乐,会让你感觉每天都接触了很多新信息,产生获得知识的错觉

但实际上,这些即时性的快感,除了慢慢掏空你,别无好处。

希望每个人,都能尽早从垃圾快乐中解脱出来,过上清醒且独立的生活。

因为每个人是自身的主宰,而不是任何人或物的奴隶。

和你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