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之路22-尊重资本量级的差异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龐校長

(22/52)庞校长总结,2018-08-28
来自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资本量级的差异

今天,我们的话题,可能有点“刺激”、也有点“疼痛”。

我们大家都可能说过、或者听过这么一句话:
“有钱了不起啊?”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钱了不起啊”,意思是什么?

我猜,这句话实际上要表达的可能是这两个意思:

  1. “虽然你有钱,可是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2. “我并不会因为你有钱,就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

再分析一下,我们想表达的更深层的意思应该是:
虽然你很有钱,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钱买来的”。
所以,有钱人并不是什么都能买到。
没钱的人也是一样,不是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那么,在这个角度上,有钱没钱,不都一样吗?

于是,“有钱人了不起啊?”可以这样解读:
“虽然你很有钱,但是你也有自己买不到的东西,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么分析下来,似乎是合理的,于是人们就用这句话来反击有钱人的所作所为了。

再认真思考一下?

但认真想想,这个分析又好像哪里不对。

事实上,确实有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所以,你有钱没钱都买不到,于是,“有钱”不是优势,“没钱”也不是优势,最终的结果是,“没钱”依然是劣势,因为没钱的话,“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买不到,这岂不是更惨?!

有钱人了不起啊? ===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在这里,我斗胆玩一下句式代入。

范句 代入结果
有钱人了不起啊? 能吃葡萄了不起啊?
虽然你有钱,可是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你能吃葡萄,可是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虽然你很有钱,但是你也有自己买不到的东西,没什么了不起的。 虽然你能吃葡萄,但是你吃到的葡萄在我看来是酸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当咱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其实它就是一个典型的“借口”。
我们用一个过于含混的表达,创造了一个“借口”。
而这个“借口”,同时也反过来塑造自我理解。

这样错误的概念,如果我们不加以分析,可能就会祸害我们一辈子而不自知。
可怕吧?
你该知道,一个“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有多重要了吧。

“找借口”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内嵌着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它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尽量去保证自己不会产生“心理崩溃”。

“找借口”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所谓的“找借口”,就是为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千方百计地去找一个令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再不行,就接着换,实在找不到,就耍赖,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现实”(现实是什么来着?)

“找借口”,实质上就是一个“鸵鸟机制”。

同样的保护句式其实还有很多,例如:

“找借口”导致你无法进行任何深度思考

若是你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有“找借口”习惯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已经养成了习惯,不仅在找借口的时候这样,事实上会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做到“肤浅地思考”,只要有点联系,都直接跳进“因果结论”,完全不顾还有很多其他情况需要分析,需要判断……

他们过分丰富的“找借口经验”,使得他们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深度思考。

到底有钱没钱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我们来幻想一下。
假设甲有 100 万人民币的闲钱,乙有 10 万人民币的闲钱,这中间的差异是 90 万人民币,9 倍……已经是很大的差异了,可若是再细想想,很可能远远不止 9 倍,而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差异。

在广州,乙要怎么样才能把这 90 万赚到手呢?
假如乙在税后能存下 5000 元(说实话,可能很难...)。
那么,一年我们可以得到 6 万元的存款。
那么,我们需要 15 年,来获得 90 万的存款。

抛开所有杂碎的问题不说,这里的关键在于:

你能活几个 15 年?

这么一分析,甲和乙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 90 万而已,而是 15 年的奋斗……
这样的差异,还算“没什么了不起”吗?

差异很大,差异很“了不起”

是否尊重差异,在我看来实在是最重要的“大脑重塑”动力。

不尊重差异
尊重差异

大脑会变成什么样?
会开始思考如何“开源”,如何“节流”。
例如说:

今日得到

请尊重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你与厉害的人之间的差异,究其根本,是要用“弥补那个差异所需要的时间衡量的”……

于是,你会明白那差异的巨大,你也就有了正确的压力与动力,去提高你单位时间的产出,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和效率,以便缩短弥补那差异的时间——赚钱太慢,效用减半,等很老了才开始有钱,其实并不美好。

我们都知道,接受现实真的很痛苦,但这是前行的第一步,否则连起点都没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