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24-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落月的沉哀

    无论你是文盲还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能都耳熟能详一句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说的是旧时的读书人,天天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发生的事情,当然这讲的是读书人能先知先觉,高人一筹的消息获取和对未来社会的预判能力。

      世界发展到今天,信息获取的渠道丰富起来,了解天下大事比之百年甚至几十年前都容易得多,更遑论历史,如今信息的爆炸有点让人无所适从,真假莫辩了,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农村民工(我这里没有歧视农民工的意思)也能对投资说一些诸如虚拟经济的专业词汇来,一些对古诗词没什么研究的人也可热衷于度娘(百度搜索)出那么几句不常见附庸风雅的诗词,一个不知科学为何物的人对精算的会计原则可能评头品足,说那样的算法不科学……,简而言之,似乎在今天的社会大家知道的比之前的秀才要多得多,分辨不出读书的意义所在,都这么说就不需要读书了么?

        笔者以为,书还是要读的,人此生有涯而学无涯,很多东西不是听说过一点概念就知道它的本质的,道听途说的大众新闻不算是获取的知识,而最多能说略知一、二,而且我们说读书不是追踪热点,了解人人都知道的信息,读过专业书的人同没有接触专业教育的人对事件或事情的判断是不一样的,系统的思考与非系统的思考是不同的,即便没有对错。但对于读书的认知,我以为还是有几点需要澄清的,也许是个人的一种理解吧。

      读书是有时间线的,年少时追求功名,积累经验,需要读书,古时为功名读,为扬名立万,光宗耀祖读,所以有《儒林外史》中范进为取功名,几十年苦读,金榜题名时中举痴颠的故事,此为笑柄,但中国古时候成就的人大多是读书取得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现时读书大多是为了生存和为追求未来获得更美好的生活,再说读书行为高尚点可能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抱负,无论如何也是一种追求;没有追求的读书那是乐趣,那是读到一定程度才需考虑的事情,古时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读书的故事让人感动,现代闻一多醉读的痴迷更是让人慨叹,高尔基爱书如命的情感让人唏嘘。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要有物资基础就得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与农村青年学一门手艺,城市工人学一些加工的技能需要拜师没什么区别。学习在学校里是书本,是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家长的苦口婆心,此时虽然读起来比较辛苦,而且有时未必是自己喜欢的书本,或者读起来味同嚼蜡,但人生必经之路也是需要走的,少了这段经历,人生就是断奶,也许成人工作后的路径大多不同,但看看我们的教育设计是人一辈子中最完整的轨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等的规划却是何等的程序化?没有人怀疑它的科学性,有的是强调他的必要性。年轻时的学习即是读书的年纪,且万万不可错过,而且还要深度的读一些课本外的书籍,在精力旺盛的日子里,记忆、时间、思维的成长等都是最佳的状态,效率也是最高的。如果如愿的能上一所心仪的大学,学习自己心仪的专业,那就是中学时代学习的成就了,接下来就要积累专业的知识,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就是集学子、学究、学问之大成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书店(书城),气味相投的读书人,你可以饱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科目,讨论读书的心得,可以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自己的人脉,在这人生短短的几年多则十几年里,你可以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去读一本综合的书籍,基于人文、社会、哲学、艺术、科技等等。这个阶段,你会觉得原来书是如此的丰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没有局限,你想了解的哲学不止之前为了考试而学的马克思主义了,有了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康德、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这么多智慧的哲学思想家?你会惊讶地发现牛顿的定理是特定自然条件下存在的规律,只是宇宙中运动的一个特例;你可能发现莱布尼兹不仅是研究电磁场理论的物理学家,还是现代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奠基人;你会崇拜爱因斯坦是怎样的神人,居然能冥想到相对论这样的物理奇想;你会惊叹达芬奇的全才;你还会知道,诗词歌赋的流派不限于唐宋,诗词的鼻祖来自于公元前周朝几百年民间的《诗经》积累形成的短歌;你会在有限的时间体会《道德经》里的自然法则,教导你未来做人的准则,原来你一生的所有都是注定的,有道在规划着你的人生,道、德、法让你沿着一条轨迹去生活;你可能陶醉于上世纪初新月诗人带来西方自由的呼吸和朗诵他们诗歌时的韵律,清新脱俗,无拘无束的挥洒自如,浪漫无比;你会知道不止有鲁迅对统治者的嘲讽与谩骂,还有胡适对这个国家的温柔以待,不止听到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还可看到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不仅能嗅到钱钟书《围城》里的幽默与诙谐,还能体会到巴金先生《家》、《春》、《秋》中动荡时代的变迁与严肃;易经的智慧与现代西方的文化传承,同样丰富了看世界的视野;不读王小波,你不会知道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迷茫?也不知道那一代人的精神家园所在?你会在你读的书里理会到,这个世界不只有自私与狭隘、还有宽广的胸怀,不只有仇恨,还有博爱。这段时间你读的书其实奠定了你人生的思维模式,对你终身的影响应该是决定性的,读书断奶的人当然不在此列,只能是在有限的生活见识里找到知识的片段。

      告别了纯粹读书的学生阶段,你参加工作了,走向社会了,但读书是不能终止的,也不应停下来,因为你觉得这些书的用途并不是全部会给你带来财富,你会面对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理想的追求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书去读,诸如管理类、社交类、辨人识人类、生活类的书籍,同样也是有趣的,或者这时候你需要的是怎么把你的文案做得规范而令人悦目,也会去学习现代流行的电脑软件,office软件是你办公的必需,AutoCAD是你工程设计需要的,要同世界交流,你需要恶补你的英文,要了解美国为什么强大,就要读一下《美国的本质是什么》,你要通过阅读《世界五千年》来了解世界,你也许还需要在专业书籍上补充工作所需。做金融工作的,你可能需要一些实际操作的技能发挥实践你理论的理想,《墨菲定律》,《长尾理论》,《黑天鹅》也许会让你在金融浪潮中发现机会和规避风险提供参考;做工程的,需要学习工程管理以及一些必备的流程;学管理的,需要学习心理学、组织效率学等;做技术行业的,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几天不读书你就要落伍了,社会淘汰那些固步自封的人是不会给给他招呼的,你的工作迫使你不能停止读书,你永远在学习的路上,要读的书简直没有止境,蹉跎一段时间后,你会觉得你是如此的foolish,如此的hungry,你会发现你突然对这个世界有了陌生感,你会被嫌弃,会被人们隔离,社交场合会显得格格不入,默默无声,无所适从。如果你习惯了读书,你会觉得一段时间不读书你会怅然若失,就像生活里少了什么,食谱里缺了什么味道?即便是穿衣吃饭也需要读书来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什么京、粤、川、湘、鲁、豫、闵、苏八大菜系,都是有讲究的?穿衣打扮也是在时尚的典籍里可循的。这阶段的你也许少了年轻时读书为考试准备的负担,你读书时会从容放松一些,效率也会高一些,学以致用,精准定位,不会纠结于一些一知半解;但工作的繁忙、交际应酬、家庭的责任可能让你没有那份闲心静气,没有那种纯粹读书的初心,只能消遣或功利似的读一些书,当然,做研究和学问的人或者不会如此,他们的读书更直接,更实用和有针对性。

        忙忙碌碌的生活,一晃可能到了你退休的年龄,一切生活归于平静,虽然少了一些匆忙,不必为朝九晚五的工作奔波,也不必给自己再定什么沉重的人生目标和负担,但留给我们人生的日子却显得有些着急,如果不读点自己喜欢的书,无所事事的数日子实在是有些无聊与悲情,当然,我们也不必悲观,虽然没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期待,但随心所欲地徜徉于现实世界的书海里,也可一睹这世间的精彩,你可能领略到,烹饪是一门学问,把菜式做到色香味俱全,没有几本书的指导和实践是难以体会到的;原来花草的养殖也是有讲究的,而且有趣还不是那么的简单,不去研读几本多肉植物的书籍还真养不了;垂钓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休闲,春夏秋冬的钓技,钓不同种类的鱼是有所不同的,看看垂钓类的书籍也会有所指引;你也许一直在按自己的节奏锻炼身体,突然发现一些锻炼的动作可能存在着问题,恍然大悟中,原来书本里有答案?舞蹈可以有不同的风格的,民族的、拉丁的、非洲黑人的,各有一表;音乐不止于唱歌那么单一,各种乐器旋律的美妙不逊色于任何的说唱,欣赏音乐也不是简单的悦耳那么简单,是需要在书籍里找到一些意境的?这时你看画可能会想到那是不会出声的诗歌,读诗会联想到引起耳鸣的山水画。可能你的眼睛会老花,看久了会有些模糊和容易疲劳,但如果看有趣的书,你会觉得这些都不会降低你读书的盎然兴致。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去匆匆读一些思辨晦涩的书籍而烧脑,只需心安理得地遵从于内心的需要,修身养心,读书可以让你少留遗憾,如果读完书后能写点什么,那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说读书是人生的必要也许没有人会否认,但最终能读多少书的人并不是很多,读出成就的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读书需要认知,我们社会很多进阶都是有门槛的,做生意需要本钱,生意做得越大,本钱需要的越多;当官的需要人脉,没有人的引荐和圈子是很难实现的;你想挤进影视圈,你就需要保持高颜值和为了保持形象吃常人难以忍受锻炼的苦?你要在财富上有所积累,你就要有资本的追捧……,唯独读书无需文贤武德,只要你认准你要读的书,花不了几个钱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书,最多是少吃几个棒冰或少抽几包香烟,它需要的时间,上帝平等给人人都有,不差分秒;它需要一双眼睛,这也是常人所具备的;读书也不分智力高低,凡能识字阅读就可读书。无论是乡野村民,庙堂高僧,或者是达官贵人;无论你身处何方?衣冠楚楚亦或衣衫褴褛,没有书会拒绝你对它的青睐。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即便家境窘迫的年代,也没有让我辍学劳作而停止读书,在我人生至暗的时刻,给我找到了一丝的光明,让我收获了读书的成绩。

        读书需要养成习惯。谁都认为读书重要,谁都知道读书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但真的读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这是我们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他们的父母前辈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读书的思维和传承,学而不厌,犹太人在世界上各个领域成就非凡不得不说与他们养成的读书习惯有关。只有你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就会像吃饭一样觉得生活里不可或缺。

        读书需要选择。世界上这么多书,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也有几千年,但真的需要我们博览群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做到。那我们就需要有选择地去读,一般说来,专业类的书是必读的,为生计也是必要的,而且不能一蹴而就,毕竟这类书是有发展的,需要追踪地读。前面讲了不同人生阶段的读书心得,我们也不是面面俱到地读,如果利于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爱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就像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的区别在于乐趣,而不在于谋生,既有乐趣又能谋生的竞技选手那是一种奢侈。读书也不例外,要遵从内心,不强自己所难。没有人认为你不知道胡适资助林语堂海外求学的趣事就认为你孤陋寡闻,也没有人觉得你没读《道德经》说的是什么就觉得你愚昧无知,但如果你知道钱钟书的数学不那么出众而是学贯中西的文学天才,你知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界的成就媲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那你不觉得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么?

        读书需要环境。一个民族应该崇尚读书,而不应该只为谋生,要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有安静的读书场所;一个生活的圈子,如果能有读书的氛围,那必定是最好的圈子;一个家庭也应该有一个读书的处所,有一些家人能读的藏书。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儿女,如果能给长辈讲些读书的乐趣,给晚辈树立读书的榜样,岂不美哉?很多人形成很多执念的思维不是他(她)有错,是他(她)没有找到执念的根源,没有在阅读中发现容错的原理,心思纠结也就难以自拔,这是没有读书环境造成的,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

          读书需要有技巧。正确的读书是需要有方法的,死读书读死书不是读书的法门,年轻时读书为了考试,要读的是各类考试的考点,需要博闻强记,那也是你读书的效率;工作后读书是为了工作中得心应手,不会把一本书读到极致,死记硬背,捡书中要点、有用的精准地读,必要时再去查阅,这是必然;退休了,读书是一种休闲,一种雅兴,不必带有负担地去读,一知半解也未尝不可?读书切记盲从,我们想写书的人也是人,似是而非的东西也是有的,我们需要有辨别、有分析地去阅读,而非盲从,看了一本书,有些感受,写点心得也是很必要的;对一些可左可右,可甜可咸,可淡可辛的观点不妨做点自我的判断,实事求是,活学活用是伟人的哲理名言,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的读书人。有些书要深入地读,有些书要浅浅地理会,拿捏到位才体会到作者的意思,这是对写书人的尊重,是读书的根本。

      读书还要与时俱进地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应该有互联网的读书思维,不应停留在纸质书的年代,可以在网上,在新媒体里,在一切的电子媒体上阅读,有自己的读书IP地址,博览群书已经不限于故纸堆了。

      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我想,无论对财富的创造还是对理想的追求,我们的认知也许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没有之一,这么说读书意义也许能在这里得到诠释。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初稿,二年二十年二月八日修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