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往事 壁画上的夫妻
宣统二年夏,山西省西河县的一个小村庄。一名流浪的乞丐来到此地。当天夜里,风急雨骤,电闪雷鸣。乞丐跌跌撞撞地冲进村头的一座破旧寺庙。闪电划破夜空,刹那间照亮了寺庙的一切。乞丐刚踏入寺庙,便被四周墙壁上的几幅壁画吸引住了。
第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个男人双手高举着刚出生的婴儿,身旁的草席上躺着一个疲惫的女人,看似刚刚经历了分娩,四肢显得虚弱无力。
第二幅壁画中,一个男人躺在地上,似乎已经死去,而一个女人抱着孩子,神情悲戚。从前一幅画推测,男人可能因某种原因早逝,留下了孤儿寡母。
第三幅壁画展现的是田间劳作的场景,女人弯腰在地里辛苦耕作,背上背着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第四幅壁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迎娶新娘的场景,而门外,一个老妇人坐在台阶上,目光忧伤地望着新郎,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第二部分,老妇人病倒在床,而窗外,夫妻二人似乎在议论着什么,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阴郁,时不时瞟向病榻上的老人。
第五幅壁画也同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女人在厨房包饺子,画面细致到可以看到饺子馅里竟是密密麻麻的虫子。第二部分里,老妇人笑得开心,正在吃着这些饺子,毫不知情。
第六幅壁画则表现出了一种不祥的氛围:夫妻二人扛着锄头,而他们的头顶上突然劈下几道闪电,似乎预示着他们的命运将走向终结。
乞丐看完这些壁画,心中明白了画中的故事。他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睡下了。
第二天,乞丐如往常一般走进村子讨饭,并向村里的老人打听壁画的故事,结果果真如他所料。
很久以前,这个村子里有一家张姓人家。张家男人四十多岁才得一子,妻子也已年过三十。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还算安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年,张家男人因病去世,留下妻子一人独自抚养幼子。
张家女人没有再嫁,艰难地将儿子拉扯大。多年后,儿子到了婚嫁年龄,张家女人也已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妇人。让人心寒的是,她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竟是个白眼狼,嫌弃她是累赘,将她赶出家门。儿子结婚当天,更是禁止母亲进入新家门,老妇人心碎欲裂,几乎哭瞎了眼睛。
在村里人的劝说下,儿子最终还是把老妇人接回了家中。但此时,老妇人已经双目昏花,行动不便。尽管回到了家,老妇人依旧常常被儿子和儿媳妇冷言冷语地对待,日子过得十分凄苦。老妇人几度想寻死了结,但想到若自己真的自杀,儿子的名声就更加不好了,于是强忍了下来。
有一天,老妇人突然想吃饺子。她对儿子和儿媳说:“儿啊,妈想吃饺子,能不能给妈包一顿饺子吃?”
儿子还未开口,儿媳便尖酸刻薄地骂道:“你这老不死的还想吃饺子?我跟你儿子都吃不上肉饺子,你还想吃!”
老妇人失望地看向儿子,儿子却只是冷冷地瞪了她一眼,然后拉着媳妇走开了。他低声对媳妇说:“我看她可能不行了,临走之前就让她吃一顿饺子吧。”
儿媳听后不屑地说道:“家里就剩一点肉,哪里够吃?”
儿子略一沉思,说:“我去挖些蚯蚓,你把蚯蚓剁碎了和白菜拌在一起,给她当肉馅儿。”
儿媳听了,觉得主意不错,便同意了。
中午,夫妻俩包了两种馅的饺子:一种是仅剩的猪肉白菜馅儿,另一种则是蚯蚓白菜馅儿。他们打算把蚯蚓馅的饺子给老妇人吃,自己吃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
饺子煮好后,张家儿子端了一碗蚯蚓馅儿的饺子给老妇人。老妇人虽然眼睛看不清,但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饺子好吃。儿子见状,便回到另一间屋子,和媳妇一起吃饺子。
然而,当天夜里,老妇人安详地睡下后便再也没有醒来。第二天,儿子儿媳草草为她办了丧事。
张家办完丧事的第二天,夫妻俩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不料晴空万里,忽然几道雷霆从天而降,正好劈中了他们扛着的锄头,二人当场毙命。被人发现时,他们已是奄奄一息,虽请了大夫,但终究回天乏术。村里人给他们举办了丧礼,将他们与张家老夫妻葬在了一起。
从此,村里流传着一个传说:张家夫妻因不孝而遭天谴,被雷电劈死。
乞丐听完这个故事,心中感慨万千。他抬头望了望天,随后告别了村子,继续踏上流浪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