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竟如此痛恨自己。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有些事情你明明不想做,但是权衡了利弊之后还是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做?
以前,我们做事只问自己喜不喜欢,开不开心,现在我们做事只问结果对自己有没有利。
人都是自私的,我终于选择相信这句话。
学校一年一度的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又要开始了,24人的班级里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报名,先不说人数多不多,就说这三分之一的同学真的是家庭经济困难,没有那几千块钱就生活不下去的人吗?
想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包括我,我扪心自问,不会,没有那几千块钱,我还是能生活下去。
但是,我还是属于那三分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班里要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报名,后来有些人渐渐退出,原因之一是开贫困证明太麻烦,更重要的是不喜欢评选的方式。
多数学校进行评选都是班级内部投票,那些不爱说话,人缘不好的自然就得不到高票数。
每个人都会有的虚荣心也是一方面吧,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在某宝买东西的时候还要在意价钱,防止被人说是有钱还申请助学金。
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并不知道通知书里有助学金的申请表,所以就没有申请,坐在班里给其他同学投票,那种心情很放松,就投个票而已嘛。
现在看着投票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会惴惴不安,不敢和别人对视,那一刻的自尊心真是强大到极致。
可是在没有成功之前,自尊心还真的没那么重要。
那一刻,我竟如此痛恨自己。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后,和父母说的时候,他们却坚定的说:当然申请,申请的上呢更好,有钱给你不要白不要,申请不上也没关系,咱家也不差那几千块钱。
家庭并不属于特别贫穷,也不算很富裕。
父母说的这几句话看似好听,实则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如果可以,我当然会选择不再申请,可是想到现在花的也是父母的钱,既然能得到几千块钱,又为什么不要呢?
昨天班群里发这个通知的时候,我纠结了很长时间。
想着没有那几千块钱我依然可以很好的生活,但又想和我同样情况的同学都申请了,而且极大的可能会获得,同样的机会,为什么不申请呢?
我“终于”还是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那一刻,我竟如此痛恨我自己。
我不能心安理得,我恨自己,恨自己背叛自己。
我有太多的顾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只是希望能做我喜欢的事,不为了金钱放弃自己的原则。
那一刻,我竟如此痛恨自己。曾有朋友问过我:你那么喜欢看书,为什么不多买些,而是总在图书馆借呢?
爱看书的那些人啊,谁不想自己的书架上满满的都是各种书籍,不是为了炫耀,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成就感。
可是啊,我还是个学生,我还不能心安理得的去花父母的钱。
如果有一天我经济独立,我可以养活得起我自己,我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买东西不看价格,买书不看价格。
那个时候,我敢说我一定不会领国家的钱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傻,会说我作。
但是这种事情和三观不同的人讲也是无话可说,即使说了也没用。
好像越长大越趋于现实,尽管在内心的某个小角落里还留着那纯粹的叫做理想的东西。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法治社会这个大的约束下还有那么多小的条条框框。
体制内的生活我一点都不喜欢,但也许某天我就过着这样的生活,朝九晚五。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再翻看这篇文章。
那一刻,我一定会痛恨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种地步。
是环境改变了我们,还是岁月的年轮使我们庸俗不堪,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背叛了自己?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这句话应该就是对“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最好的解释吧。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
当今社会,“利”字当先,最简单的交朋友都会被冠以“人脉”,首先得看他今后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益,其次才会考虑愿不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当有一天,我的孩子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问我的意见,我真想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不用,咱家不差那几千块钱。不管这些钱是否给了真正需要的人,至少你问心无愧。
直到现在我还是讨厌那个自己,但我更坚信,这个我痛恨的自己会成为我努力路上的灯光。
这束灯光时刻提醒我,你不愿意再为了任何事背叛自己。
大家好,我是凉城未凉,想到这件事的时候竟掉下眼泪,我害怕以后自己会变得虚伪,害怕背叛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