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专题有点杂---杂文集

那段日子,我突然长大

2020-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某夕木

*仍然是学校里的作文

素描练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尤其是临近比赛的时候。

紧紧夹着被削得越来越短的铅笔,一指小心翼翼地在画板上支起整只手的重量,手腕机械地沿直线上下挪动,同时捧着易碎的金玉一般谨慎地控制着力道,拉出的线,从头至尾都要一丝不苟地均匀;发端处不能有用力过度的黑色针头,收尾时不允许轻飘飘的末梢,中间出必须拉得笔直笔直,不容许丝毫偏折。排线,短的还容易些,真正考验工夫的,是拉长线。从竖直的A4纸从顶端拉到末端,再从末端拉到顶端,多线平行,相距甚小而不容许相交——就算只拉一根长线吧,它的长度远远超过人手腕转动的圆直径,要捧着易碎的金玉一般谨慎地控制着力道绝非易事。不论是密密麻麻地排短线还是战战兢兢地拉长线,都是素描练习的重中之重。

比赛是一种令人踌躇的事,若想摘得分毫荣誉,代价便是那段每天三小时的集训的日子。练什么?排线和造型。排线枯燥,造型练习更如群蚁啮心,细枝末节将在你的眼中无限放大,直到你终于找到了你的画作和实物似乎微不足道的偏差,也万万不可松口气,因为总有地方需要微调,总要花费不断拉长的时间去寻找,直找到手眼酸麻。

集训刚开始,我斗志昂扬;然而不论是排线还是造型都逐渐索然无味起来,像被嚼尽香味的口香糖,变成了软绵绵的橡皮。素描练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然而,在刻板的线条间寻求变通乐趣横生;可在那段日子里,容不得变通。眼里看到什么,落笔就得是什么,最难以忍受的便是调整的过程。“绘画就是是调整的过程。”想来素描练习的大半苦涩,都融在调整里头了。直到这种练习变成了一种折磨:密密麻麻的排线让我感到了无生机,打造型时狭小的心难以装下无穷无尽的细节。本着“风雨过后有彩虹”的信念,我压根没想到放弃,因为我是老师看好的学生,而且我对那个分量不小的奖项也颇渴求。我一直相信,生活是一台架构严谨的化学反应装置,我若投进去汗水,梦想定能成真,毫无悬念。即使挂在嘴上的有种种不满,我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我将一切精力会聚在实物上,直到每一丝褶皱的位置都分毫不差。熬过了堪称艰苦卓绝的几十天,除了技艺颇有精进以外,我发现自己变得更有耐心和坚持的毅力了,这让我既奇怪又欣喜。

那天去了赛场,望着黑压压的人群,我真的能脱颖而出吗?不管能不能,尽力而为,不要辜负那段辛苦的日子,我听见自己这样想。比赛结束,虽然经历了刻苦的练习,我终究与最高奖项失之交臂。

画布上的一幕幕色彩失去了神气,精致的光影也成混沌。我为此遗憾了一段时间,但很快也释怀了。何苦为此小事纠结心痛?现实与期望有落差,但整齐排列的一张张画作记得,一截截被削短的铅笔记得,一排排细密的线条记得,我刻苦努力过。生活这台化学反应装置合成的是那些经过磨练得来的精神品质,比如耐心与毅力;所谓奖项,不过是幸运的附赠品罢了。

我想起曾经,为考试失利抹眼泪,为钢琴考级失败灰心丧气,为付出努力而得不到的东西叹息。那段与素描搏斗的日子,我突然醒悟了生活的原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再留意金色的奖章,只为打磨才干,这才是长大的感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