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哲思

难以逃脱的三座围城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千佛塔烟云下

《围城》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终其一生,不断循环。

——爱情围城

《围城》中的男主角方鸿渐,经历了四种不同的爱情(姑且算四种),进进出出。伟大文学作品的闪光之处,往往在于每个读者都能从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方鸿渐的经历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到了一定年龄,即使自身没有想法,周围的人也会催促结婚,这是社会过滤器(社会自然而然形成的世俗规则),活在世俗中便无法逃脱。也正是这个原因,单身人士年龄越大,焦虑越多。

单身时,盼望着有一个温馨的家庭,随后过上美好的生活;结婚后,幻想与现实相撞,撞得头破血流,对着柴米油盐,美好幻想逐渐失去了色彩。为了扛起家庭的负担,不得不埋头努力工作,当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家庭矛盾自然必不可少,任何小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于是,开始羡慕年轻时单身的生活,无拘无束,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爱好,不用做那么多为对方好而对方永远感觉不到的事,多轻松啊。不过,一旦单身的日子久了,社会过滤器会再次释放魔力,焦虑感源源不断涌进你的大脑。

还是找个对象吧!

——事业围城

书中说到,方鸿渐受朋友邀请,去湖南一所新办的大学教书。刚开始方鸿渐满抱希望,想着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等到了之后,这所新大学的学生人数不过一百来人,学校领导之间的办公室斗争,已到分帮结派的地步了。后来方鸿渐被同事排挤了出去,回到上海,找了份报社工作,这次同样想着有一番作为,用报纸改善中国人的精神,志向何其伟大!可现实依旧是现实,方鸿渐在报社只能写写厨房小知识之类的文章,看不到未来的出路,没有展现能力的空间,他再次感到失望。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大概率都会遇到事业上的围城。

——自我围城

这是《围城》书里的最后一座围城,它伴随我们的时间可能是最长的。不难发现,书中的方鸿渐没有什么主见,周围的人给他安排什么,便接受什么,特别是与孙小姐结婚,方鸿渐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就和她结婚了。换句话说,方鸿渐所做的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活出别人期待的模样。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逃不出自我围城,未必是件坏事。但过于重视别人的评价,会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严重的表现如一句话就能被气得半死。笔者认为,这跟自信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不愿相信自己,事情做得好不好,评价标准拱手让人,自己的情绪也让给别人来掌控。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也就是说,认清自己便能实现自我围城进出自由。认清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特别有效的一条是学习心理学,比较直觉而言,科学依据自然更接近真实。

爱情围城和事业围城,似乎没有破解之道,或者说,没有单一的策略可以过好一生。

爱情由两个人决定,事业需要更多的人,而自我,重点在于认清自己。爱情和事业围城即使逃了出去,也意味着难以在世俗社会安身立命。自我围城我们需要找突破口,爱情和事业围城我们需要找平衡点。若说《围城》这本书的蕴意,翻译成哲学家的话,应是——人生来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

枷锁的存在并不是非要挣脱,也不是因此放弃抵抗,按博弈论的说法,应要找到纳什均衡,找到那个最舒服、最合适的平衡点。不过《围城》这本书并没有给出实际的答案,方鸿渐的结局也比较糟糕,但至少我们了解到了有“围城”这么个概念的存在,相当于多了一盏人生的照明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