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禺戏剧《雷雨》看写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d4a109b1d2e4d0e2.jpg)
《雷雨》是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故事发生在20年代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受其当时“五四运动”的时代形势和其本身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时代的曹禺于1933年创作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一炮而红。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b208911a3499d5a6.jpg)
《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更是一部社会悲剧。
《雷雨》通篇由两个矛盾为主线展开论述。这两个矛盾分别是家庭矛盾和劳资矛盾。从当时的社会变革形势来看,两个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个矛盾又不失为后来主人公们在雷雨之夜的爆发和毁灭埋下了导火索。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c93e37f1eadbdfd0.jpg)
第一个矛盾,是周家的家庭矛盾,包括周朴园对妻子繁漪的管制与压迫与妻子繁漪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抗形成矛盾。周萍对其后母繁漪曾经的乱伦的暧昧关系产生的悔恨以及后母繁漪对他的追求(例如:半夜两点钟,周萍执意要离开家时繁漪的苦苦哀求:“周繁漪: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日后,甚至于你把四凤接过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你不离开我。”由此可见,爱情的力量使这个骄傲的女人彻底放弃了自尊)。以及周冲对四凤朦胧的爱意与其兄长周萍和四凤的热恋之间的矛盾。还有周朴园对周氏两兄弟封建家长式的压迫和周氏两兄弟对其的失望与绝望。以及周朴园与鲁待萍的往事对四凤和周萍爱情的冲击,等等。显然,周家的家庭矛盾不可不谓复杂,纷乱,这为周家在雷雨时分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81464716339e1935.jpg)
第二个矛盾,以周朴园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劳资矛盾。资本家周朴园为了商业利益,残酷压迫剥削工人,甚至雇佣警察镇压工人罢工运动,枪杀反抗工人。这充分体现了周朴园的残暴凶狠,而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与周朴园谈判,却因工会其他三个负责人被周朴园收买而以失败告终,并被周朴园开除的下场,充分体现当时工人阶级力量的薄弱。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1ac57ddd73751099.jpg)
从批判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当时所有的民族资本家都如此残暴不仁,许多优秀的民族资本家为抗击侵略,发展经济,富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也不乏思想开明,锐意改革之士。“始乱终弃”的剧情也并不会在每个男人身上上演。由此可见,《雷雨》是使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把那个时代的恶意收集起来,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缩影。《雷雨》的缺点,就像曹禺本人说的那样,“它太像戏了。”
反观结构的角度,曹禺严格遵守了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故事发生的时间从上午至深夜,十分紧凑凝练,整部局只有两个场景: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作者将过去,现在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展开叙述,匠心独运。
《雷雨》的故事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周萍与四凤在热恋中得之与对方同父异母,周萍与继母繁漪发生过乱伦的关系,周朴园与鲁待萍30年前的桥段,居然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从行文的艺术手法来看,作家的文字功底深厚,在序幕中通过两个“姑奶奶”之间的交流,使读者对老人与两个老太太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判定,并且作者细节描写的手法十分娴熟,,周公馆的颓圮不仅引起了读者对它的前世今生的兴趣,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十年前,第一幕由此拉开。语言描写也独具特色,四风与鲁贵的交流,使观众对剧中部分人物形象与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作者在雷雨之夜之前,塑造了压抑而悲凉的气氛,将人们不安而躁动的心与周围的景物融合在一起,为最终人们在雷雨之夜的爆发与毁灭积蓄好了阴郁的能量。在第四幕结尾,所有疯狂与混乱结束后,戏剧转入尾声,人们在作者的笔触里完成从历史到现实的跨越,戏剧在飘着雪花的的日子安详地里结束。不兴一点波澜,恍若隔世。
《雷雨》不可不谓之中国戏剧史上的上乘佳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da7a6d2fefd3698d.jpg)
本文作者是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以,文章不足之处,还望各路编辑与读者朋友指正批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3496/e45b5c42caf54e07.jpg)
送上一张本人现代文学老师侧颜照一张,(๑•ั็ω•็ั๑)要是觉得写得不好,就去找他,甭找我(^∇^*)。。。。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