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教学随笔|| 男孩儿的泪水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芳华溪

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坐在最后一排的小正(化名)手里还在摆弄着手机,丝毫没有收起来的打算,我果断地走到他的面前将手伸向他,他的目光碰到了我的手,斜视了一眼,依然没有将手机交到我手里的意思。

我的手僵在那里,等待,在他将要缩回去的瞬间,我抓住了手机的一边,但是他的手却紧紧抓住手机的另一边,愤怒地嘟囔着:就是不给。

我故作镇定地说:把手机先给我,下课给你,好好听课。他依然死死地拽住手机,眼神里满是愤怒,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开始翻腾:坐在我面前的这个男孩是小正吗?

军训时候的小正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一样,无论是在阴冷的下雨天,还是在酷热的暑天都能坚持训练,从未因为身体原因掉过队,开学两个月以来也很少迟到,是老师眼中的乖乖虎。

今天他的表现让我吃惊和不知所措。我快速在脑子里翻阅了一下小正近两周的表现,他此刻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家庭。

一个星期以前,我发现小正很忧郁,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很少和班级其他同学交流,我把他喊出教室询问原因,他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

“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如果你不想说,那就先不要说,但是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难事儿,逃避隐藏困难,困难就会一直缠绕我们,让我们痛苦不已。”

他微微抬起头,眼圈变红,豆大的泪珠从一个花季的男孩脸上滚落下来,他的双手揣在上衣兜里,颤动着,不能自已。

他呜咽着:我爸妈要离婚!

听到这句话时,我有点失措。但是为了更好的劝慰一个面对家庭破裂而惊慌无助的孩子,我所能做的就是聆听和陪伴。

2010年,小正的妈妈突然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五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跟他们联系过,最近突然出现,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张法院的传票,一张来争夺小正抚养权的传票,小正诉说的过程中满是对妈妈的愤恨,一种原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阶段的愤恨。

心中有怒气的人怎会快乐,又怎会专注于学习?他的愤怒是来自妈妈五年不闻不问的冷漠无情,是来自需要母爱而不得的失落?失望?绝望?

“小正,爸爸跟妈妈关系怎么样?你妈妈离开家的时候,你已经10岁了,你肯定记得”。

他点点头。

“你爸爸对你妈妈怎么样?”

“我爸喝醉酒的时候经常打我妈。”

“你爸爸为什么打你妈妈?”

“爸爸说我妈妈做错了事情。”

“你还记得你妈妈做错了什么事吗?”

“不清楚。”

“用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你觉得对吗?”

“不对。”

“妈妈突然离开你们并且一直不愿意回来找你肯定有难言的苦衷,你要学会理解,不要让愤怒遮住自己的眼睛,那样我们会很痛苦。

小正眼里的愤怒化作茫然和无助,他又将头埋进他的衣领里,沉默不语。这件事情过后,没想到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状况。

专业课老师已经进班了,我松开手让他把手机收起来,把他叫出教室。

“小正,你怎么了?”

沉默。

“遇到什么问题了,你倒是说说,有问题咱解决问题。”

还是沉默。

他将头背对着我,双手依然藏在他的单薄的上衣兜里,虽然我只能看到他的侧脸,但是他那一行决堤的泪水清晰可见。

“我受够了。”

“谁欺负你了,你说说看……,你受够谁了?”

“我受够了所有人。”

我木然了,我不清楚他最近又经历了什么,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一个大男孩到了崩溃的边缘?

“你受不了哪些,你说出来……”

“不公平,不公平……”

“什么不公平?”

“为什么其他人犯错误你不惩罚,刚才拿手机的不止我一个人,还有,有些人早操根本就不去,你都不惩罚,我那一次因为肚子疼就晚去了一会儿,你就让我又跑圈,又做俯卧撑。”

我再一次木然了,原来他愤怒的源头是我不自知的东西,是我从来不曾认真反思过的东西——老师的偏心,我没有想到我曾经为之撕心裂肺的东西,在重复地折磨着我自己的学生。

我知道他口里那个没有跑操的学生是谁?是他曾经为之快乐不已的同桌,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乐淘。此时此刻我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沟通,让他知道我惩罚他的原因,让他知道我并没有对任何人不去上操的情况熟视无睹。

“小正,你只看到了老师对你的惩罚,你只记住了你接受惩罚的痛苦,你有没有想过老师惩罚的原因。你身体不舒服,可以给我请假,老师没有考虑到你的身体状况,是老师的不对,但是老师希望你能慢慢有自律意识,让自己的双肩能够承受更多的重担,三年后,当你踏出学校的大门时,不会后悔你曾经在自己生命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的成长过。”

此时的小正比下不比上,他不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见贤思齐”,反而对别人的缺点抓住不放,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对别人的缺点不屑一顾,但又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

我不清楚针对这个问题如何引导他?太直白,担心会伤害到这个因父母离婚而自卑的学生,太含蓄又担心起不到一定的效果。在纠结中,我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式,他听完后,默不作声。

我接着说:“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儿,咱首先把自己的事儿做好,自己的事儿做好了,知识丰富了,能力提升了,意志力强了,以后什么困难都不怕。谁违反纪律,损失的是他们自己,良好的习惯养不成,纪律意识的缺乏会让他们走入社会后吃到苦果。”

我试图引导小正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试图拯救一个家庭分裂、自卑、敏感的心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