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笔记21:商书·盘庚教你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2024-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尚书》笔记21:商书·盘庚教你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盘庚决定完成第五次迁都,将要用殷地彻底取代亳的都城地位。对此,百姓议论纷纷,甚至有怨恨盘庚的声音出现。后人撰写出《盘庚》三篇,记载这段围绕王朝战略的历史争论。

《尚书·商书·盘庚上》主要是盘庚围绕自己迁都的战略意图,以诱导劝说为主,展开对群臣的劝说。

一、贵戚近臣贵在“攻心”

盘庚将国都迁到殷地后,民众对新的居住地感到不适应,各种各样的流言开始在都城上空传播。

盘庚先将贵戚近臣召集起来,让大家陈述各自的看法。很显然,今天我们在《尚书·商书·盘庚上》中看到的贵戚近臣意见,是当时盘庚组织的这场核心圈会议的“会议纪要”。

贵戚近臣公开的意见,自然是正面的声音。迁都这种事,在商王朝的历史上不是第一次发生。据史学家考证,商人贵族依靠畜牧业生活,而畜牧业有个致命的问题,那便是当畜养数量和畜养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大规模的瘟疫。在盘庚所处的时代,商朝人自然没有瘟疫、病毒的概念,但他们有定居多少年后,人畜大规模死亡的经验。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商王作为领袖,才有了难言之隐,才要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通过“迁都”的方式躲避即将来临的灾难。这些事情,哪里能同一般民众说清楚呢?到商王盘庚迁殷时,民众已经苦“迁都”之事久矣。毕竟“破家值万贯”,迁徙是要耗散很多积蓄和人力的事情。

同民众说不清的事情,商王只好先争取贵戚近臣的支持。然后通过他们去影响基层官员,乃至影响普通民众。

贵族的屁股坐在商王一边,多多少少对发生过的瘟疫也有些耳闻,一旦放到台面上征求意见,他们能说什么,难不成还能反对“自己”?所以,集中的意见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车轱辘话扯上一通,总归一个意思,商王还是为大家好!

二、行事群臣意在“分化”

赢得了贵戚近臣的公开支持,商王盘庚开始做行事群臣的工作。

殷都上空的流言,显然不是空穴来风。一般民众习惯了“兵随将领草随风”的日子,只要能吃上一口饱饭,只要能过上舒泰的日子,他们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意见。反倒是行事群臣,在原来的都城,原本就有各自的利益,来到陌生的地方,许多事情要“重打鼓,另开张”。心里打着“小九九”,做起事情来自然鬼话连篇。说是民众的意见,要么是唆使的结果,要么是假托民众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商王盘庚心中是清楚的。获得贵戚近臣的公开支持后,他果断地把行事群臣召集起来,集中训话。这次训话,盘庚学习伊尹的做法,专门安排人记录下来,大有“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的意味。他首先点明群臣存在的私心——“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收起你们的小算盘吧,不要习惯于傲慢放肆,不要贪图安逸说一些怪话。紧接着抬出先王来,回忆先王对群臣的知遇之恩,群臣对先王的恪尽职守。言外之意是希望群臣同自己再续前缘,再现当年先王与群臣之间的那段佳话。一打一拉之后,盘庚话锋一转巧妙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手段,他讲“予若观火”,讲“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对行事群臣私底下的所言所行动若观火,什么是纲,什么是目,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自己了然于胸。不是没有手段,而是顾念旧情。等到水落石出的时候,自然黑白分明。

一番敲打过后,商王盘庚开始讲具体事。在宣读王令时,不向百姓如实公布商王的善言善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引诱百姓做坏事。这种事,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一旦形成大的过失,要考虑一下那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好的政策不能得到贯彻执行引发大祸,到底谁该来承担这个责任?

最后,商王在此动情地对行事群臣晓之以理。他引用贤人迟任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希望,迟任讲“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用人要用世家旧臣,器物却最好不用旧的,要用新的。言外之意很明确,“我”有一片赤诚,希望你们每个人都称为世家旧臣,剩下的就看你们的了。

商王毕竟是商王,他重申当年先祖商汤的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邦之藏,惟汝众;邦之不藏,惟予一人有佚罚”。

大家心往一处使,将来国家治理好了,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不好,则是我一个人的罪过。

我管好心,你们管好嘴,大家齐心协力,做点有益于千秋万代的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商王盘庚在这方面,是个了不起的高手。

得随机数:13733及81520等

体:巽木  用:坤土  变:坤土变艮土

性格:腼腆、柔顺,内在方面包容性强,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自我要求较高。

关系:外在的柔顺转化为家庭内的强势,有失阳刚的过分包容,让人无法接受。加之外在许多止步不前事情的影响,关系紧张,有破裂的风险。家人最好有些阳刚之气,能够乾刚独断一些。

身体:过于包容的性格,导致难以拒绝,加之对自己有完美的要求,脾胃上有较大的耗散。建议疏肝利胆,同时健脾养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