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裂变能力

2020-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志伟营销学者

品牌有两个标志性符号:Logo和Slogan。Logo是视觉识别符号,Slogan是大众媒体广告反复强化的记忆点。Logo和Slogan持续重复,让用户强化记忆,成为识别标志。

现在,Logo依然流行,“超级符号”的流行即是证明。Slogan却不流行了,因为Slogan无法在自媒体上传播。

在自媒体语境下讲内容力时,唯一判断依据是裂变能力、裂变速度。在自媒体上投放的内容,接受者在没有付费的情况下自动转发,就是裂变。裂变是内容的自我复制。

世界上有三种东西具备自我复制能力:基因复制、病毒复制(包括计算机病毒)和模因复制。《思维病毒》的作者理查德·布罗迪称模因为“可以复制的思维病毒”。内容的裂变,其实就是思维复制。

什么样的内容有裂变力?一般来讲,要符合下列条件:

1.有衡定的价值观。有人以为内容生产就是讲段子,或蹭流量。内容生产要有价值观,三观要正。价值观隐藏在内容中,只有持续生产,用户才能识别。同时,有人认为蹭流量话题能够获得关注,这种关注是没有积累价值的,只能强化别人。

2.围绕人性和调性开展内容生产。没有上道的企业,总以为内容生产很难。其实,只要人设和调性确定了,内容可以像流水线一样源源不断输出。

3.内容的变化与持续输出。与大众媒体广告“一年花几个亿,让消费者记住一句话”不同,内容生产就是每天要说不同的话,然后记住说话的人。《超级IP》的作者吴声把内容生产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同义反复,同质延伸,强化记忆;第二阶段,跨界进击,内容破圈;第三阶段,进入无意识,成就集体记忆,构筑壁垒。

IP人设和内容调性的确立,创始人(老板)及PGC是关键。但内容的持续生产,则是可以众筹。有的企业设立“内容梦工场”,企业内外人员均可兼职参与;更有一些外包,如杜雷斯;还有一些干脆UGC。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