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仪态风范需要从小培养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呼吁到:“教师和家长如果梦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仪态风度,这对他们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也是我带班以来一直注意的一点,所以从带班第一天起就告诉孩子们:我们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也就给我自己带的2班起了班名——知行2班,孩子们在军训期间,给自己写了班呼:知行2班,知行知貌,奋勇拼搏,勇争第一。三年来,我和孩子们不断践行着。
可能我在孩子们心中是个严厉的班主任,因为我太在意细节了。我的开学第一课,一定是制定班规,从早上进班到下午放学出校门,事无巨细,一一列出。并时常在班会时温习。初一第一学期,我甚至不分时间段开班会,午休班会,下午放学前班会,一定是每天都要有个小型班会。一次班会,可能就是一件在孩子们看来毫不起眼的事情。班会主题可能是“入班即静,入座即学”一句话,也可能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件事,还可能是“上课该如何坐,如何回答问题”等。
三年过去了,我不敢说我们班是礼貌风度最好的班,但我时刻都在帮助孩子养成这方面的行为习惯。上课,端正坐好,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能接话茬;下课,不能在楼道内追逐打闹;进班要打报告,在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嚷,遇到老师要鞠躬问好。做好课前准备,桌面不摆多余的东西,水杯不往桌上放......这些细节上,我不止一次纠正他们,自己也不断率先示范。在教室里时,看到过道有垃圾,定会示意学生捡拾,放学前整理书包,还要收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在不行,我也会亲自捡拾垃圾;也会在课堂中勾连灌输。有老师在班里时如有学生不打报告进门,直接请出去,打完报告再进门。时间久了,竟然也就和他们形成了一种默契,有时候转班,我若是突然停下来,学生一定会检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是桌面。他们肯定知道自己一定是出了问题。久而久之,我也就不用说了,一个眼神便能传达我的意思了。
可有时候,还是很寒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仪态风范需要从小培养,而不是我一蹴而就的。有时候看着上课才开始乱找书的翻本子的,桌子底下垃圾成堆的,复习资料还没讲完就扔进垃圾桶的现象,也曾痛恨,也曾失落,时常感慨教育力量的微弱。不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夏天的教室后面是去不成的,课下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刺耳的。有的男生把脏话当作惯用语,还不自知。有的女生,说话尖酸刻薄,把相关的不相关的人都数落一遍。面对此类现象,自己也想过不少办法。
男生说脏话,请到我办公室来谈话,写心理说明书。女生拉帮结派是非不断,请到我办公室来和班主任聊天。针对某些行为习惯问题,开展主题班会等。凡是能想到的办法,都在用。一步步探索,帮助孩子们养成最起码合理的行为习惯。然而,有时候还是不得不慨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同样还带着另一个班的语文,在这个班,我也时常观察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正直优秀的孩子来。6班的孩子,不论在校园的任何场所遇到老师,一定是鞠躬问好;到办公室一定先打报告,出门还要对老师鞠躬表示感谢和老师道别。直到现在,线上教学批改作业,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能够每天不厌其烦地给老师发一句“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可能这一句话轻如微风,不留痕迹,也不可能对老师泛起任何涟漪,但在我的心里,这就是一颗珍贵的种子,一颗善的种子。我也曾试着和6班的班主任沟通请教,她也是一句话,一步步改,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身正示范,以身作则。可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遵守的一个准则。很多东西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习得。心若向上,就会可以模仿,进而成为一种良好的传承。印象尤为深刻,在读研时,和导师夏老师最多的沟通方式就是邮件和短信,每封邮件的开始,老师定会写称呼和问候语,在邮件结束时,老师还会加上一句“祝好”。每条短信的末尾,导师总会签署姓名,不论是给认认识多久的人发信息,始终如一。这简短的祝福语和不起眼的署名,就是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吧。以至于导师的很多工作习惯,都成了我学习的内容。严谨的做事风格,每件事情之后的总结归纳,理出同类事件的工作流程,分事情的清轻重缓急,归类存档更新......就像我父母一直对我们和弟弟所说的话,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唯有踏实肯干。父母都是普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对我们兄妹为人处世的教育,就浸润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