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Lynn_e4b9

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变成你的命运。

——荣格

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

——克里希那穆提

沟通的重大障碍之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者有意,听者无心。

我们需要去觉察,这个“有心”“有意”的来源——是过往的哪些经历、哪些未完成事件让我们起了这个“心”或“意”,构筑起了哪些“我以为”,这些“心”“意”背后的是自己的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欲望……多问问自己:自己所坚信的就是真的吗?严重地需要明确一点: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同时,我们是自己内在世界的中心和构建者。

我的世界,

你的世界,

我以为的我的世界,

我以为的你的世界,

你以为的你的世界,

你以为的我的世界

……

与其活在幻象中,不如直面真实,接纳世界真实的样子,看见真相,穿越幻境,便能带来真正的救赎。极致的幻灭往往也能带来极致的清醒,这份清醒不再是概念上的,而是真正穿越了幻想之后的真切可感的清醒,触到真相的那一刻,未必如想象中的悲伤难过,内在反而会因此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感,原地打转的纠结才会耗损我们的能量。所以,不要害怕去触碰真相,要去看见世界真实的样子。

每个人的语言架构不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内在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其中的差异可能让同一句话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一样的理解,犹如湖面投入了一个石子,涟漪散开之后,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而这个世界确实存在很多有的没的对一些词语过多的赋义,因而,我们总会遇到说了一些话之后得到一些莫名其妙、哭笑不得的反应的情况,因为过度发散或是过于局限的思维。要实现顺畅的沟通,能正确理解彼此的意思,有时可能需要有一个不厌其烦地反复确认的过程,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不过,要跟每个人都这么确认,着实是一件费神费心费时费劲的事,一句话、一个行动,别人会怎么理解,有时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不是说话的人能控制的,人生苦短,那么,就跟对自己重要的人、在重要的事情上这样确认吧。但是,如果在关系中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和默契之后,就可以不再那么需要这样繁琐的确认过程了。

而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烦扰,解决的办法就是,远离颠倒梦想。

佛家的十二因缘法可以帮助我们破解可能是错误的信念,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十二因缘法的描述,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们对于佛陀最初创立这个十二因缘法的理解,可能已经有所偏离,但没关系,最关键的还是看它能否解决问题。

对它的运用,事情可大可小,十二因缘法中,包含了十二个转念辨识的阶段: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通过这十二个阶段一步步找到妄念的根源,识别它,进而放下它。十二因缘法,能流传千古,说明实用有效。

而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就很可能因为某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完成的事件,引发外在的事件,让我们能在那个功课上形成闭环。外在的事件无论让我们觉得多么稀奇古怪、哭笑不得,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觉知、探索自己的内在,去看见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完成的事件,实现内在的成长与转化,而能不能实现,就在于自己对自己是否足够诚实、是否有足够的觉知。

而当我们的心上不再有过多的欲求,让过去过去,颠倒梦想也就自然远离了,节省能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