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朋友写的草书,你服吗?
2019-06-01 本文已影响2人
郑辉贤国学艺术
书法报第十四届
全国少儿书画现场大赛
“全国十佳少儿行草书之星”·吴果然
吴果然 11岁
指导老师 王小明
湖北武汉市精英书画培训
吴果然 草书节临王羲之《十七帖》条幅
学书感言:
我从6岁开始学习硬笔书法,7岁开始学习软笔书法,首先临摹的是颜真卿《勤礼碑》。10岁开始学习行草,从赵孟頫的手札入手,赵书妍美流光,笔意婉转,深得“二王”书法韵致而又有所发展,使人赏之不厌,结体近似圆形,经得起推敲,我从最先的迷茫到现在的崇拜,习书颇有感悟。后来转为专攻王羲之手札,其书令人叹为观止,无法形容的美,只能用孙过庭“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来表达。
家长寄语: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感谢组委会能组织这样的赛事,让孩子体验书写的意蕴与乐趣。
希望你“胜不骄,败不馁”,用富有真情的笔墨,潜心专注书写,传承中华文化,书写你对书法的执着。
吴果然 草书条幅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晩,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ー,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