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为什么这么容易焦虑?

“为何我的工作总出错?”
“人家的收入怎么比我高这么多?”
“怎么和新认识的同事搞好关系?”
“那个同事是不是又在背后说我坏话了?”
“公司效益不好拼命加班才能避免被开除?”
“我要不要辞去稳定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
最近遇到了两个来访者,她们面临的困扰不同,但深层的原因是一样的——内心深处难掩的焦虑。
一、“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

小欣(化名)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儿,由于之前的工作强度大、总需要加班甚至屡屡用功到凌晨,她的身体已经出现炎症即严重的尿路感染。后来,她觉着自己承受不住了便向领导递交了辞职信。当天,在回家的地铁上,她身体突然不适——因尿路感染而无法控制身体,她小便失禁了。当时她的周围有十几个人,她害怕极了,觉着她们都在看自己,很丢人于是地铁一开门她便逃了出去……
就在当天晚上,她不由自主的一遍遍回忆当时地铁上的场景,一边回忆一遍责怪自己:
“我太没素质了!应该擦干净再下车,或者我至少应该告诉地铁员工再离开。”
“会不会恰巧被记者拍到,把握当做不文明的典型?”
“当时旁边有我认识的人然后传闲话怎么办?”
“那十个人里不会恰巧有我新工作的同事吧?”
“小孩子才会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提前一站下车就好了!”
那天晚上,小欣被这些想困扰着,越想越焦虑,根本不能入睡,直到第二天她也不敢再出门,但同时又纠结自己应该去给地铁工作人员道歉!无奈之下,她找到了我来给她做一次心理疏导。 经过一小时左右的分析,小欣才逐渐意识到:
1.当时在场的旁观者不一定会责怪她,因为只有内心不善良的人才会不明原委的责难他人。
2.身体生病的成年人和小孩子一样,会得到陌生人的宽容。
3.新闻报道地铁、公交上的不良行为概率不大,而且新闻就图一个“新”字,当天没被报道,之后却被报道可能性不大。
4.地铁里有一点水影响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大,有可能会因为温度高很快干掉,也有可能因为开门关门次数多被风吹干。
5.真心的朋友看到她当时的情况,首先会去关心她的身体,甚至陪她看病,而不是她所担心说她坏话。相反,关系一般的朋友或爱嚼舌根的人才会用这件事攻击她。
小欣的经历对她影响很大,但经过交流,我和她发现真正让她焦虑、恐慌的并不是“地铁事件”,而是事情背后所隐含的她对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不安。尤其是她心里的不合理信念——“自己有素质,就能被所有人喜欢”。
这有些类似于讨好型人格,即一方面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对失败比一般人要更加恐惧,所以他们总是极力地维持和别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总是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Sherry Pagoto)。小欣希望讨好地铁里的陌生人,讨好地铁员工甚至讨好她未曾谋面的同事,但她却忘了讨好最需要她讨好的人——生病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所有快乐往往都与跟他人的互动有关,而我们发现,最多的伤害往往也人与人的关系有关,比如失恋、离婚、不被领导重视甚至被公司开除。越重视什么,什么便越能引起人的焦虑。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是造成当代人焦虑的重要原因。对于这种原因引发的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自我,告诉自己,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你依旧还是原来的自己。
二、“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做有意义的事业,我的下场会怎样?”

小琴(化名)是一位刚30岁的宝妈,我目前就职于一所高校,在做行政工作。她厌倦了日复一日的事务性工作,她描述为“现在的工作一眼看得到头,那些上年纪的同事就仿佛是自己老年的缩影”。自从生完宝宝后,她很喜欢幼儿教育行业,尤其是蒙台利索式幼教,并且利用高校老师的寒暑假时间,去听了很多课程。现在正在选择的关口,她很迷茫、焦虑、甚至有些抑郁……
小琴找到了我,希望给自己做一次职业规划。我们聊了大概一个小时,她心里的迷茫也越来越清晰:
1.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是因为:
a.工作内容纯事务性的、不能给她带了有意义的收获、自己并不是不可替代的,用她的话说“一名高中生都可以胜任我现在的工作!”
b.学校近期很有可能会搬到郊区,这样每天路途会多占用两个小时。
2.喜欢新工作的原因是:
a.一岁半的宝宝也要免费享受蒙氏幼教机会;
b.她热爱幼儿教育,自己也会获益匪浅;
c.孩子可以自己带,不必让上一辈的人掺和自己的小家庭。
3.两个工作对比主要矛盾在于:
宝宝的免费教育+自己的追求+避免老人介入vs.双倍的工资+公积金(共约1万元)
4. 她的阻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目前有房贷压力、新出台的幼师政策可能不利(意味着行情不好可能会挣不到钱或没有之前挣得多)。
5.阻碍她追寻自己新工作的最终阻碍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金钱。 后来,小琴提到,她从小家境很好,花钱从来不会节制,直到最近刚买了一套学区房。其实她还有另一套房产,婚前她父母送她的。她决定卖掉这个房子,缓解目前的经济压力,从而全心全意的投入新的事业中。
我问她,如果幼教工作并没有很好地发展她会怎么办。她说,也许会考虑读教育学博士或者去学习心理咨询这些她喜欢的事情…… 最后她表达了很感谢我帮她分析的如此清楚。 通过和小琴的聊天我发现,小琴因为钱产生了焦虑、迷茫甚至抑郁感,但她也同样因为一套房子换的钱而摆脱了有关职业选择的焦虑。有人说,“我们80%的焦虑根源,是因为收入不够”。
我不敢做如此精确到推断,但不可否认的是钱和人际关系一样,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们既可以引发焦虑,也可以用来治愈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