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万权重助力懂感恩陌生人,从不互动的人自觉绕行!要求投稿800字以上,每周最多一篇

卡夫卡式国度中的卡夫卡

2023-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沼芰荷

卡夫卡在捷克文学界艰难地生存着:他在作品中准确描述了处于权力机器之中个体的绝望,这与当时不同政党的观念不合。

因此他的作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堕落腐化的,没有出版的机会。

捷克人常常能想起“卡夫卡式”(kafkárna)的概念,如今,这个词用来表示违背个人意志的荒诞情境,例如与政府机关无望的谈判。

同样的词也出现在了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年,捷克作家,善于描写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一部短篇小说中,赫拉巴尔有时也被称为卡夫卡的继承人。

卡夫卡重返捷克文学的历程也是“卡夫卡式”的。

长篇小说《审判》的首个捷克语译本直到1957年才出版。在整个社会逐渐解禁的过程中,卡夫卡的其他作品相继出版,不断增长的对卡夫卡文学创作的兴趣也随之出现,出现了许多灵感来源于卡夫卡的造型艺术作品。

卡夫卡的文字在地下出版界广为流传,也加深了文学专家们的兴趣。1963年,在利布利策城堡(Zámek Liblice,位于中波西米亚州梅尔尼克县附近的利布利策小城)举办了著名的弗兰茨·卡夫卡专业研讨会。在这里,文学家们争论卡夫卡的作品是否可以,以及应该如何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阅读和诠释。

结论是卡夫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这次研讨会成了20世纪6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和社会短暂解禁的诱因之一。

1968年8月,华沙条约组织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开始了对一切民主行动的暴力镇压。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遭禁,公共图书馆清除了他的书,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浓密的灰色恐惧之中,这种灰暗和卡夫卡小说中所描写的如出一辙。

一个小民族的记忆力并不比一个大民族的记忆力差,因而它对这些材料领悟得更为彻底。
——(节选自卡夫卡的日记,1911年12月25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