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今日合江楼

2023-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昇夫

合江楼历来是惠州府城的东城门,也称小东门、合江门。

光绪版《惠州府志》第三册卷六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惠州府城池。其中小东门即合江楼。合江楼在清康熙年间重修。“民国初年拆城”时被毁。民国初年拆城当指1925年10月,东征军攻进惠州城后的拆城。1935年12月,成立惠阳电报局,地址在府城小东门城楼。

小东门的位置在今滨江西路与公园路交界处,离苏东坡当年登岸码头即小东门横水渡(遗址)码头很近。当年合江楼踪迹全无,只是老房子,在巷口门楼上仍写着“小东门”三个字。

现在的合江楼是2006年异址重建的。因原址被占用,选在与原址隔江相望的东新桥东岸,紧邻水东街,西枝江与东江合流处。2012年12月开始对外开放,免费参观。

合江楼是苏东坡寓惠第一站,后被称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建筑造型为清代官式风格,灰瓦白墙,铁红色柱子,彩画斗拱梁枋,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顶部采用重檐攒尖顶,造型俊秀,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占地面积1058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高48.77米。

合江楼原址小东门

去年十一月,我第一次造访合江楼。登楼四望,东接水东街,南望老船厂,北面高楼林立,东江逶迤,大桥横卧。老城新城尽揽眼底,这是它的好处,除此之外并没有特别感受。

近日,特又去看了一次,仍是没有什么触动。我想是因为现在的合江楼跟苏东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吧,不过是借苏东坡的名气,曾经寓居过(原来的合江楼)而知名。当年的合江楼是什么模样,只有推测和想象了。这种推测和想象似乎比现在眼见的合江楼更能联接苏东坡。

合江楼共九层。正面朝东,即向东坡祠方向。一楼,基座,挂牌“合美术馆”,里面空荡荡的,啥也没有,倒是适合搞相关展览。

二楼,粤书吧。倒是有书,但没有人在这看书。

三楼,妈祖信俗展。介绍妈祖相关文化。妈祖在广东、福建,包括台湾地区,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四到七楼,升级改造中,实则闭门大吉。

八楼,观景阁。东面题“东江第一楼”。这让我想到富阳鹳山的“春江第一楼”。春江第一楼面临富春江,印象中位置并不高,楼本身也只二层(具体几层忘记了),借着山势,站在上面也可远眺。富春江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因而水面开阔,可谓是烟波浩渺,时有船只嘟嘟地驶过。而东江第一楼虽高,但处在市中,江上也无船,感觉上缺损了不少生气。

有联:万里风涛频滌砚,百年心迹一登楼。四面都有题额及联,仅喜欢这一联。

今日合江楼

另二楼题“楼江合”,联写的是:二水波光曾照文魁居此地,三州功业不忘学士惠斯民。这算是合江楼的正脸了。

再看九楼,九楼上不去。从所拍的照片上发现,也题有“合江楼”的大名。注意看,二楼题的是从右往左写(读),而九楼题的却是从左往右写(读)。在同一座楼上,同一个楼名,两处不同的写法,本人才疏学浅,对此我表示看不懂!

在一楼基座右侧,有一大块石刻,即《合江楼重建记》。仔细看了一遍,有些失望。原以为记写的是合江楼的历史及重建的相关情况。不想,堆词造句,只道合江楼如何的美。既如此,窃以为不该叫记,而叫赋之类。

其中句“扩大区间,增其旧制”,我也不以为然。感觉像是整容,搞得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也是我两次登合江楼无感的原因吧。

当然,今日合江楼仍不失气派,并成为人文景观。那么,且不计个人感受,不妨登楼,读着“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来感受一下当年的合江楼,以及当时苏东坡的心情,也是不错的。很多事物,只能写意,不能实描。

小东门横水渡遗址 二楼:“楼江合” 东江第一楼 东新桥 西枝江岸 江北 《寓居合江楼》 三楼:妈祖信俗展 合江楼内楼梯 水东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