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系列教育心情随笔

一次冲突的背后(01)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8人  稼轩李德智
01 一封告状信

小林交给我一封信。

老师:
昨晚,小凯说笑话,我哈哈大笑,您把我俩叫了出去,他不承认,他说重新说了社长的话而已。他这是撒谎,其实,他把社长的原话中的两个变了音,就成了笑话,其他人可以作证。回到宿舍后,他就开始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见您一走,他趁我低头摆鞋,一脚踹在我背上,还解释说要上床不小心蹬的。这可能吗?我忍无可忍,回了他一击。
他说:“明天你等着。”
第二天一早,他叫喔喔要决斗,有几个同学还给他助势,我一拳也没有打他,他却抓住我的领子,被我拉开了。
回到班里,他就宣传什么我先招惹的他,他不是故意的。这是什么话!没天理了!
活动课,他让我鞠躬90度道歉,其凭什么鞠躬,这样尊严不久没了吗?他接着给了我一拳,我没还手,因为他跑得快,追不上,而且疼得厉害,差点让我吐血。
他又来了,我没出手,他瞬间给我一脚,我去追他,虽然我追不上,但不去追他又感觉很没有面子,我就跟着他绕着操场走了一圈。旁边还有个别同学起哄的。
至此,给您说一下,请您主持公道。

信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钦此递上。
小林 。2017年10月14日

我一看结尾有些忍不住笑,但是看了这个事件的过程,的确很严重。

昨晚熄灯前,小林在宿舍哈哈大笑,正赶上我值班,我于是把他叫了出来,他说是小凯说笑话导致的,于是小凯也被叫了出来,二人被我批评一番。看了这封信,结合昨晚的事情,我大致判断如下:

01 小凯认为自己被小林牵连,心存报复心理。
02 小林平时小错误不断,不太会与人相处,不少同学对他有意见,于是有起哄者推波助澜。

02 旁观者

这是社长知道我了解这件事情了,马上来向我汇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件事主要原因在于小凯,当时我劝说,他并没有听。

当然,他还透露到其他一点消息,小凯还约了小迅参与这件事,小迅也答应了。

我找到小迅,询问一下情况。

小迅显然是有些害怕了,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该同意小凯的建议。不过小迅提到了一点,他说:

小凯说,教训小林是宿舍长的建议。

又节外生枝了!

03询问事件主导者。

我一看,这有些麻烦了。还是先找小凯询问一下。

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小林说自己笑出声来是因为听了你说的一句话,引发他笑了,当然他笑是不对的。
小凯:我没有说笑话。
我:我询问到的情况是——你故意重复了社长的话,而且声音怪怪的。因此引发小林的大笑。他大笑肯定不对,但是你在学校要求安静的时间段内发出声音肯定是有错误的,你觉得呢?
小凯:低下头,认错。
我:上床时,小林说你踹他一脚,怎么回事?
小凯:没有踹,我上床时,不小心碰了他一下,无意的,不小心的。
我:按常理分析一下,他在对面弯着腰,你正向上铺爬,你两个隔着接近两米距离,而且彼此是背对着,怎么还会无意碰着呢?
小凯不好意思地说:真是无意的。
我:你让任何一个同学来分析,也不会是无意的,往上铺爬,腿为什么还要向后伸这么远呢?
小凯:老师,我承认错误,就是故意的,感觉小林把我供出去了,然后存有报复心理。
我:要实事求是,不要隐瞒,关键是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错了,我又不惩罚你。

在我接触到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会极力地将错误和冲突的根源推到其他人身上,努力的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想不少班主任和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理解——孩子害怕惩罚。

如果孩子总是把问题归咎他人,那么他们很可能正在形成一种不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模式。起初可能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而不愿承认错误,并且如果没有被当场发现,即使是自己制造了麻烦,他们也会认为最好自己假装不知。

我给小凯总结到:一,你在吹哨前发出怪声。二、故意踹了小林一脚。三、第二天主动打小林。

“你犯的错误不小,属于打架。”这可是严重违纪。

“你先回去,将整个过程写一写,反思一下。”我对小凯说。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