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 超越智商》书摘
Day 1 大脑和心智的秘密
№.1 本书导语
理性比智商更重要,比智商更容易学习和提高,却常常被低估它在人生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2 今日导读
№.3 大脑的进化
在进化的早期,我们大脑用的认知方式是动物式的,我们称为自主心智。
比如骑车
在进化的晚期,人类进化出了新的、高级的认知能力,我们称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比如做数学题,选专业
№.4 两种认知方式
(一)过去
内置模式
主要是为了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和生存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适应问题。
快速决策比理性决策更为有利
在大脑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给人类配备了许多预先设置的模式,一旦发生了情况,就调动和启用这些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最有效率,才能让人有机会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二)现在
靠理性决策活得更好而非快速决策活下来
我们以为是我们在做决策,往往还是我们的自主心智在做决策。
№.5 认识心智
自主心智有以下特点:
1. 速度快。
2. 不需要你投放注意力。
3. 只要有刺激触发,就会自动执行。
4. 可以同时运作多个任务,不互相打扰,也不影响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二)算法心智。
题目2:尝试在大脑中计算一下35X11=?
你能够同时心算35X11和45X22么?
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有以下特点:
1. 速度较慢。
2. 计算的负担比较重(就是费脑子)。
3. 同一时间内只能运作一个任务。
(三)反省心智
那么反省心智呢?反省心智比较特殊,它相当于交通管制中心,它负责控制和调度公路上汽车的交通状况(算法心智),但它没法直接控制地铁(自主心智)。
№.6 三重心智案例
反省心智是理性的基石
1. 反省心智可以发起对算法心智的压制(交通管制中心可以利用红绿灯来控制公路交通)。
2. 反省心智也可以利用发起对算法心智的压制,来间接压制自主心智(就像看字读颜色任务)。
№.7 今日总结
Day 2 大脑,不是一般的懒
№.8 今日导读
认知谬误分成三类:
1. 情绪障碍:生理上的自主系统功能紊乱(相当于地铁线路设计不当,先天错乱)。
2. 认知吝啬鬼:认知吝啬鬼是大脑的第一定律——能偷懒就绝不干活,总是优先使用最不费脑的思考方式。
3. 心智模式问题:缺乏必要的心智模式、安装了错误的心智模式(相当于公路上的原有汽车质量不达标,需要替换或新增更好的汽车)。
№.9 大脑偷懒的三种方式
认知吝啬鬼——总是优先使用最不费脑的思考方式,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能使用自主心智,就尽可能地使用自主心智(能用地铁,就不用公路)。
2.当需要使用算法心智时,使用最轻松的思考方式(非要开车上公路时,能不爬坡就不爬坡,能不转弯就不转弯……)。
3.反省心智和算法心智对自主心智的压制失败(例如看字读颜色任务,如果明知道该读颜色,还读成了字,就说明交通管制中心发起的压制失败了)。
№.10 理性急转弯(一)
人类往往不能主动做到完全析取推理,即考虑到事情的所有可能性
智商高并不等于大脑会少偷懒
我们用事件是否容易回忆,取代了对事件概率的理性判断。
这种认知谬误叫属性替换,就是说当人们评估一个事情的属性A,如果发现比较困难,又发现评估和属性A有关的属性B更容易,那么就改为评估属性B。
№.11 理性急转弯(二)
生活中要留意过度自信导致的现象,特别是计划谬误,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完成某项任务(如完成一个项目、写完一篇文章等)所需要的时间。
人们也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如估算自己的考试分数时,往往很容易高估,而很少低估,还会产生控制错觉,以为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结果。
“我方信息加工”,就是说,从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总是一件很费脑子的事情,所以我们会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
№.12 理性急转弯(三)
大脑对信息的生动性和鲜活性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生动却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和事实影响
有一个心理学现象叫“锚定与调整启发式”,意思是,思考问题时,我们会先从脑海中挑一个最容易想到的相关数字,然后再基于这个数字和得到的特定信息,上下调整这个锚,最后得出结论。
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反思自己的思考是否锚定在合适的参照物上。
№.13 今日总结
Day 3 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14 今日导读
№.15 你真的理性吗(一)
人们对本质相同但表述不同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违背了理性,这样的现象叫做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能轻易改变人们的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跳出他人的框架思考,还应主动利用框架效应来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例如用更有效的框架说服他人)。
№.16 你真的理性吗(二)
人们总是根据一个物体的传统功能来进行相关思考。被这种思考框架所限,而不能突破思维惯性的现象叫做“功能固着”
因为认知吝啬鬼效应,我们把结论的正确性当成了逻辑推理的有效性。
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思考缺陷呢?
可以把题目和语境分开,用符号代替内容,然后思考逻辑是否正确。
№.17 你真的理性吗(三)
在这些“延迟满足”的场景中,比如减肥和吃好吃的,随时间变化,人们想要的东西也在变化,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称为“跨时间偏好翻转”。人是一种极其短视的动物,往往会选择短期可见的利益,而不是长远的更大的利益。
这也是压制失败的一种现象,也称为“缺乏自控力”。
我们不但压制失败,甚至还使用算法心智帮助自主心智找理由
我们做出选择时,要能够抵制短期非理性的诱惑。
№.18 你真的理性吗(四)
为了避免“原则”输给“情绪”,我们可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站得更远一点,从“非亲身的”角度去看,然后做出更客观的决定。
(牺牲少数人救多数人的案例)
情绪标签决定了我们对钱的使用态度。这还是认知吝啬鬼现象的压制失败。
想要理性思考,需要先把情绪标签撕掉。
№.19 为什么理性比智商更重要
行为模型和行为金字塔
在一个复杂的行为中,我们的意图(也就是思维倾向)能够利用算法(也就是我们费脑子的思考过程),而算法可以利用我们本能的内置模式,来产生相应的行为。再解释一下思维倾向(thinking dispositions),它属于反省心智,能帮你作出明智的决策,帮你根据证据不断校正你的信念,是达成理性目标的手段
学习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建立理性的思维倾向。
2.学习一些有助于理性的具体知识(如概率知识、决策科学、逻辑推理、批判思维等)
№.20 今日总结
Day 4 心智工具箱
№.21 今日导读
№.22 心智的工具
针对跨时间偏好改变的现象:
有一个心智工具叫“捆绑策略”,它通过重新描述现状,将未来可能作出的所有行为都捆绑在一起,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压制不好的行为。
比如减肥和早起
№.23 基础概率知识
不要忽略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意思就是我们不要忽略了关键的对照信息。
在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因变量会怎么变,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理性的判断
人们在回答概率的问题时,并没有从概率的角度来仔细思考问题,而让自主心智进行了感性的判断。
在自主心智下,人们会依据相似性的程度来代替可能性——例如琳达的女权著名问题。
№.24 贝叶斯分析(上)
通过积累证据来得到一个事件发生概率的过程称为贝叶斯分析。
当我们要预测一个事物:
1. 首先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推断一个先验概率;
2. 然后在新证据不断积累的情况下调整这个概率。
№.25 贝叶斯分析(下)
贝叶斯作为概率知识中的精华,可以完善我们的认知谬误,是理性思考的重要工具
№.26 应对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上)
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是一种很常见的认知谬误,其实就是认知吝啬鬼的第二种偷懒形式——使用最轻松的思考方式,能不转弯就不转弯。
那怎么样的思考方式比较轻松呢?
1. 先找到最容易想起来的焦点。
2. 在这个焦点附近展开一系列算法心智的运算过程。
如发现老公出轨是个偏差的焦点。后续算法就不会到靶心。
正确的方法是多个焦点共同思考,寻求真相
学过的框架效应、锚定与调整启发式、我方立场信息加工等都属于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
框架效应:在框架的作用下,形成了有偏差的焦点,在焦点附近展开了连续的思考。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焦点锚定在不合适的参照物上,然后在附近展开了连续的思考。
我方立场信息加工:以自己的视角为焦点(本应以他人的立场为焦点),然后在附近展开了连续的思考。
№.27 应对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下)
有一种焦点偏差是:人的思考总是基于证实,而不是证伪。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尝试去证明事情是对的,而不擅长尝试寻找证明事情错误的证据。
证伪思维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当我们下结论、做决策时,尝试去寻找自己观点错误的证据,而不仅仅去找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证据。
№.28 今日总结
推荐阅读《决策与判断》《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自控力》《逻辑思维入门》等书籍。
广泛接触各领域的知识也有所裨益,如经济学中的“机会和沉没成本”,统计科学的“概率论”“自变量和因变量”“区分相关和因果”,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等
Day 5 智慧之路
№.29 今日导读
№.31 污化的心智(上)
(狂热主义)为什么有人会干傻事?这得从心智模式说起。恐怖主义的洗脑让恐怖分子相信,只有组织才能让他们更接近真主。
人们往往认为心智模式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却没有注意到,其实,有的心智程序靠利用人类来复制自己,对人类毫无好处。
例如微信里那些诅咒微信转发。
№.32 污化的心智(下)
为了避免污化的心智模式,我们应该建立“心智防火墙”:
1.避免形成对你没有好处的心智模式。
例如被“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谣言调动情绪,自主心智战胜了反省心智
2.谨防拒绝证伪的心智模式。
在科学中,可证伪性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一个理论如果告诉我们会发生什么, 也必须告诉我们不会发生什么,如果理论预言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理论存在错误。
污化的心智模式会防止自己被证伪,防止科学家用新的理论取代自己,这样它才能永久存在。例如“殉道是最荣耀的”,根本无法去证明它的错误,这样它就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种心智模式拒绝证伪的表现形式是让自己被证伪的代价极高。例如非洲一些地区有残忍的割礼习俗(切除女性生殖器的阴蒂部分),被这样的心智模式所寄生的人,都不会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冒险。
3.拒绝排他的心智模式。
这种心智模式往往体现在“神秘是一种美德”“如果胆敢怀疑,要遭到严厉的惩罚”等等。
№.33 如何成为理性的人
(一)芒格的独门秘籍当然离不开理性。
查理·芒格在一生中持续地去收集和研究各种人物和领域中著名的失败案例,并且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正确决策的思考清单
№.34 芒格的理性思考清单(一)
(一)明确目标
1.我有清晰的思考目标吗?
2.如何才能达成目标?
3.我该如何行动?
(二)理清问题
(三)理性决策
№.35 芒格的理性思考清单(二)
(一)证伪思考
1.我的哪些思考可能犯错?
2.如何检验和证明我的结论是错误的?
3.如果我真的犯错了会怎么样?
4.犯错后我应该怎么反思?
(二)避免焦点偏差
1.我有否忽视了什么?
2.我对此问题的思考全面么?
3.我思考的依据可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