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拾贝

《诗经》304-3 商颂•长发[fā](三)

2023-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无色生香

《长发\color{red}{[fā]}》是一首记述殷商发迹史特别是歌颂商汤功德的长篇颂诗。



武王:成汤之号。
:始。
\color{red}{[pèi]}:旌旗,此作动词。
有虔:威武的样子。
秉钺\color{red}{[yuè]}: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钺。
\color{red}{[è]}:通“遏”,阻挡。
苞有三蘖\color{red}{[niè]}:苞,本,指树干;蘖,旁生的枝桠嫩芽。
:草木生长之称。
:苗生出土之称。
九有:九州。
:整齐。
: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方国(中国夏商之际时的诸侯部落与国家)。
: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方国。
昆吾:国名,夏桀的方国,与韦、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

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
:威力。
:功业。
:信然。
:天降。
实维:是为。
阿衡:商代官名,师保之官,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此处指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
左右:在王左右辅佐。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color{gray}{(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鲁颂》,《诗经》三颂之一,共四篇,创作时间为春秋时代,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

《駉\color{red}{[jiōng]}之什》:駉\color{red}{[jiōng]}、有駜\color{red}{[bì]}、泮\color{red}{[pàn]}水、閟\color{red}{[bì ]}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