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的一点思考
志愿填报有个话题一直是焦点: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具体到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具体分数的时候,我更倾向于选择专业。
有人说,学校这个平台和氛围比专业更重要。说这话的人往往会说,即便去清华北大读个冷门专业也比其他学校好专业好。其实具体到每一个分数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反差。能贴着边上北大,估计去复旦可以挑个心仪的专业。如果这二者比较,我更倾向于去复旦读个心仪的专业。
再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分数选偏远的城市可以读个211高校,比方说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作为一个内地的家长,我情愿选个一本院校的心仪专业也不会因为那虚荣的211而拧巴自己。
我这种价值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同。但是,我知道为了所谓的985和211,更多的是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建构。或许N年以后,人们挂在嘴上的是双一流而非985、211。
为了所谓的211去选择偏远地区的高校,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貌似是为了“好看”而非忠实于自己。一个好的专业首先应该是适合自己的,其次是顺应时代发展。有兴趣学得开心,有能力学得不累,性格匹配学得不拧巴。因为适合,容易在行业内冒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有人说,我先进个门,回头考虑转专业。说得轻巧,不是你想转专业就可以转的。几乎每所大学转专业都有一些限制性条件。一般都要求是专业排名前几,有这个位次,大四都可以保研了。又何必去转专业呢?
新高考之所以强调生涯规划和专业选择,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感觉,是由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的教育助力之一。想想恢复高考四十多年来,有多大比例的人是一直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呢?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错了专业很容易一辈子穷折腾!
N年前,曾经一个孩子,拿着不算高的高考成绩冲了一个985(平行志愿之前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平行志愿之后,捡漏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结果却录取在一个需要美术基础的专业。在他人的羡慕中去报道,结果入学后却学得非常痛苦,经常跟父母哭诉。父母没有办法,坐飞机去陪伴孩子。最后为了摆脱这个专业,考研二战终于成功上岸。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相反的一个案例是,一个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坚持专业优先。为了学习和美术挂钩的理科专业,牺牲985去了211高校(其实专业录取分并不低,并没有浪费分数)。因为适合,在大学期间一路绝尘,最后保送北大。在北大最终以专业第一名毕业。
两个孩子的发展我都见证!前者也算是凤凰泥槃,最后发展不错。只是那六年的折腾,父母确实跟着操碎了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经得起折腾,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沉沦中崛起。为了少折腾,还是忠实于自己而非虚荣吧!鞋子好看是给别人看的,舒不舒服得自己受着。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