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管教孩子并不是惩罚孩子
《正面管教》在微信读书中被推荐为“神作”。自1981第一次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太多的人都误以为管教和惩罚是一回事,其实不是一回事,真正的管教来自于内在的控制(自律),而不是外在的控制,比如说由父母施加的惩罚和奖励。
这本书帮我解决了以下这些问题。
怎样给孩子制定规则?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
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责任感,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如果所有的规则都是由父母制定,孩子执行,那样更像是命令孩子,控制孩子,只是给他们提要求,并不能体现对他们的尊重。
规则由孩子参与制定,更容易执行,孩子有参与感,愿意去执行自己所定的规则,制定规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当孩子制定的规则完成时,他会觉得自己很能干,会受到鼓励。
如果制定的规则孩子没有完成时,孩子大发脾气,摔门,生闷气,把书本摔的啪啪响,家长往往看不下去了,会跟孩子理论或者吼孩子,这个时候家长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便会和孩子争吵起来。
正确的方法是无视孩子的行为,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时,他的这些行为也会减少。
当孩子犯错时应该怎么办?
孩子犯错后,不要惩罚孩子,而是要关注问题本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改善不良行为比不良行为的后果更重要,告诉孩子不要因为犯错而自责,应从错误中学习。
惩罚的确会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积极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这就是惩罚带给孩子的副作用。
如果孩子打翻了牛奶,我们不应该呵斥责骂他,而是要告诉他自己打翻的牛奶自己收拾,他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将本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拿过去,这样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能只关注孩子百分之十五的不良行为,而忽略孩子百分之八十五的好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以后,需要制定一个积极的计划来改正,每当做了不良行为以后,需要做出一些弥补,比如做家务,讲故事,背书等。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他的鼓励,让孩子更有自信心。
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怎么办?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父母需要上班处理工作中的事等等,孩子则必须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
当孩子不做作业时,有可能是因为自暴自弃,失望,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会做,也不希望你关注他,可以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作业,让他有成就感。
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让孩子自己去跟老师解释,并承担没有完成作业所造成的后果。
当孩子乱扔东西时怎么办?
和孩子制定规则,如果孩子乱扔东西,父母看见了就把东西放在有锁的柜子里,到了周末才能拿出来。
比如书中的这个案例:放学回家后,孩子把外套乱扔,母亲便把衣服放入柜子里锁起来,当孩子发现后会跟父母要,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能心软,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要坚定而和善的告诉孩子,必须遵守规则。最后孩子穿着两件毛衣去上学,后来家里乱扔东西的情况改善了。
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
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认识金钱的价值,如果孩子做家务,父母就给孩子奖励,会让本应该承担家务责任的孩子不愿意承担。
让孩子自己存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些物品。
两个孩子打架该帮谁?
孩子之间的争吵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当父母不再关注孩子打架,而是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打架会减少很多。
打架后先安慰大的,再和大的去安慰小的,大的能感受到尊重,小的能感受到爱。
当孩子跟你顶嘴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你去另一个房间,是对自己的尊重,让孩子冷静下来,是对孩子的尊重。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我不认同你的做法。
我们一起找出你生气的原因,并改正。
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我们也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是要去鼓励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从小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我愿意,只要我努力,得到我喜欢的东西就没那么难。
管教好孩子是父母终身的事业,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