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710】挟天子及太后以令诸侯。2020-01-1

2020-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华杉2009

5、

司马昭奉皇帝及太后征讨诸葛诞。(司马昭把皇帝和太后都带着,是担心如果把皇帝、太后留在京师,会被人利用来制造政变。当年曹爽和皇帝出城,他父亲司马懿就以太后诏书为名,关闭城门,讨伐曹爽,所以他知道就算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有漏洞,要狭天子及太后以令诸侯。)

吴纲到了吴国,吴国人大喜,派将军全怿(yi)、全端、唐咨、王祚将三万兵,与文钦一起去救诸葛诞,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封寿春侯。全怿,是全琮之子;全端,是全琮的侄子。

六月二十五日,皇帝、太后车驾抵达项县,司马昭督诸军二十六万人进屯丘头,任命镇南将军王基代理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蹇等包围寿春。

王基刚到,包围圈还未完成,文钦、全怿等从寿春城东北,沿着山势及有利地形,全体入城。朝廷下诏,命王基固守营垒。王基累次请求进攻,正好吴国大将朱异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与文钦遥相呼应。朝廷下诏命王基转屯北山。王基对诸将说:“如今包围圈营垒已经坚固,兵马云集,只需加强守备,防止他们逃走,如果移兵守险,让他们得以突围,就算再有智者,也不能善后了!”于是一面防守,一面上书说:“如今与贼家对峙,应该不动如山,如果移动军队去把守险要,人心摇荡,声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这才是用兵之要。”奏折递上去,回复说按王基说的办。于是王基等四面合围,里外数重,壕沟壁垒都极为高峻。文钦等数次出城突围,都被击退。司马昭又派奋勇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精选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州泰击破朱异于阳渊,朱异败走,州泰追击,杀死杀伤二千人。

秋,七月,吴国大将军孙琳大发兵出屯镬里,再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解寿春之围。朱异留辎重于都陆,进屯黎浆,石苞、州泰再次击破朱异。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击都陆,烧毁朱异全部粮草辎重,朱异带着残兵以葛根树叶为食,一路投奔孙琳大营。孙琳命朱异再出军死战,朱异说士卒饥饿,不能再战。孙琳怒,九月一日,孙琳斩朱异于镬里,九月三日,孙琳带兵回建业。孙琳既不能救出诸葛诞,又丧败士众,自戮名将,从此吴国人对他无不怨恨。

司马昭说:“朱异不能解寿春之围,这并不是他的罪,吴国却把他杀了,这是以此向诸葛诞做个交待,让他坚定意志,继续期待新的援军罢了。如今应当坚固包围,防止他逃跑,并且多方误导他。”于是施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吴国救兵将至,而魏军军粮不足,已经将弱兵及伤病员转移到淮北就食,坚持不了多久了。”诸葛诞相信,不再注意节约粮食,很快就城中缺粮,而救兵不至。将军蒋班、焦彝,都是诸葛诞心腹,对诸葛诞说:“朱异等带大军来,却不能前进,孙琳杀朱异而归江东,对外说回去发兵,实际上是坐观成败。如今军心尚且坚固,士卒都愿意一战,不如并立决死,攻其一面,就算不能全部突围,也总有活出生天的。如果空坐等死,毫无意义。”文钦说:“先生举十余万众归命于吴,而文钦与全端等都同居死地,父子兄弟尽在江东,就算孙琳不来,主上及其亲戚肯答应吗?况且中国没有一年无乱事,军民都很疲惫。我们只需坚持一年,则他们内部就会有变乱,奈何舍此坚城,乘危以图侥幸呢!”蒋班、焦彝坚持争辩,文钦怒。诸葛诞想要诛杀蒋班、焦彝,二人惧,十一月,翻墙出城投降。

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在建业,因为家庭纠纷,带着娘亲和部曲数十家投奔魏国。当时全怿与哥哥的儿子全靖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缉等都将兵在寿春城中,司马昭用黄门侍郎钟会的计策,模仿全辉、全仪笔迹写信,派全辉、全仪所亲信的人送信入城,告诉全怿等人说:“吴国朝廷愤怒全怿等不能解寿春之围,想要尽诛诸将家属,所以逃亡魏国。”十二月,全怿等率其部众数千人开门出降,城中震惧,不知所为。司马昭拜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端等人都各有封拜。

6、

蜀汉姜维听说魏国分关中兵以赴淮南,想要乘虚攻打秦川,率数万人马出骆谷,挺进到沈岭。当时长城存粮甚多,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司马望,以及安西将军邓艾进兵抵御姜维。姜维大营在芒水,数次挑战,司马望、邓艾不予理会。

当时,姜维多次出兵,蜀人愁苦,中散大夫谯周写作《仇国论》讽谏他,文章说:

“有人问,古代能以弱胜强的,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我回答说:作为强大的一方,又没有什么患难的,就容易松懈怠慢;作为弱小的一方,又常有忧患的,就一心想要改善。松懈怠慢的就容易生祸乱,而一心改善的就万事治理,这是世间常理。所以周文王养民,最终以少取多;勾践能体恤民众,最终以弱毙强;都是这种情况。

“又有人问:从前,项羽强而汉高祖弱,相互征战,项羽与汉定约,划鸿沟为界,各自归国,修生养息,张良认为人民心志安定之后,就再难发动了,于是率兵追击项羽,终于灭亡项氏。这么说,也不一定要走文王的道路吧?我回答说:在商朝、周朝更替的时代,王侯都是世代居于尊位,君臣关系稳固,人民习惯于他们所效忠的对象,根基深的,难以拔除;基础牢固的,难以迁移。在这样的时代,就算是有汉高祖,也不能仗剑策马以取天下。秦朝罢除诸侯王之后,人民疲于秦朝的奴役,天下土崩瓦解,有的一年换一个主子,有的一个月就换一个,人民鸟惊兽骇,不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奋勇拼搏的就收获良多,迟疑落后的就被人吞并。而今天的形势呢,我国与魏国,都已经传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不是秦朝末年,天下鼎沸的形势,而更像是战国时期,六国并据,所以,我们可以走周文王模式,却很难走汉高祖道路。人民疲劳,则国内有骚动扰乱的预兆;在上位的人傲慢,在下位的人凶暴,则国家有瓦解的危机。谚语说:‘射幸数跌,不如审发。’射箭老是射不中,就不如看准了再射。所以智者不会因为一点小利而转移目光,不会看到仿佛有点机会就移动脚步,时机到了,才会行动;数次推演,才会举兵;所以商汤、武王,都能一战而定,因为他们能重视人民的承受能力,并且能审时度势。

“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等到土崩之势已经形成那天,再遭遇国难,则再有智者,也回天无力了。”

华杉曰:

谯周的分析,至为精当,蜀汉的结局,就如他的预言。“夫民之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读史者,于此当反复深思!

领导者,不能太专注与自己的“志向”,或者说,要注意区分志向和野心。怎么区分呢,我觉得是两个区分,一个是程度上,有经天纬地之志,又有治国安邦之德才,可以叫志向。如果志大其量,志大才疏,志向超过了自己的德才,那就叫野心。另一个是理念上,如果经天纬地是为了天下人民,那叫志向;如果经天纬地是为了自己的抱负,那就叫野心。

姜维要统一中国,那是大大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蜀国的实力;如果说他是要救天下,为天下苍生,那他应该先照顾蜀国人民,一国都不能照顾好,何以平天下?他给蜀国人民带来的都是愁苦,如何能让他有天下?

商汤和周文王,他们是自己先建设了一个最好的国家,什么是好国家呢?就是自己的人民,认为我们国家最好!邻国的人民,也认为他们的国家不如我国。所以天下人都期待他们的国家能够和我国一样,都想要加入我国,最终有的移檄而定,最后一战而定,天下一统。这就是王道,王天下的过程,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内部越坚实,对外磁力越大。如果反过来,如姜维,掏空内部去对外争战,最终就是土崩瓦解。

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一直有做大还是做强的讨论,似乎开始时都要做大,现在大家都认为做强才对。实际上都不对!因为都是自己的野心,而没有替别人考虑。正确答案是要做好!治国者首先要建设一个好国家,经营者首先要建设一间好公司。

什么是好公司呢?三个标准:一是自己的员工觉得我们是间好公司,二是客户认为我们是间好公司,三是社会认为我们是间好公司。

这三个标准非常简单,自己扪心自问,致良知,良知自然就知,自己都知道。

一切都是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要爱惜民力,爱天下,先爱本国人民,爱顾客,要先爱员工,如果牺牲员工去服务顾客,也不是仁者所为。

华杉版资治通鉴【710】挟天子及太后以令诸侯。2020-01-1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